人民網 >> 理論 >>
全面小康繪宏圖——我說中國夢(8)
2013年07月02日14:03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是“中國夢”的重要體現。山西始終把同步建成小康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一個崇高歷史使命、一切努力的全部追求。省委書記袁純清明確指出,“我們必須以‘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緊緊圍繞小康這個‘總目標’、牢牢抓住轉型這把‘總鑰匙’,在轉型中逐步拉長補齊小康指標‘短板’,努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短板”,決定著一個木桶的盛水量。對於一個地區發展而言,“短板”決定著生活其中的人們的幸福指數。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死,這是市場競爭的法則,也是全面小康建設必須突破的瓶頸。全面小康是一個綜合指標,關鍵在於“全面”二字,對於山西來說,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產業發展的不平衡、民生發展的無限空間,都是制約山西全面小康進程、影響人們幸福指數的重要方面,同時,也賦予了山西人自強不息的動力和奮起直追的力量。

  如果生活在城市,好多人都會有“達到小康”的感覺。可是如果去農村走一遭,尤其是一些貧困、偏遠地區的農村,就會有“冰火兩重天”的感覺。許多地方基礎設施不全面、生存條件差、發展基礎弱、貧困程度深,有些地方的人們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甚至沒有機會見識外面的世界。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難啃的“硬骨頭”在貧困地區。在山西,目前還有50多個貧困縣,400多萬貧困人口,還有6000多個純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貧困村等待脫貧致富。在實現“中國夢”“山西夢”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以新的思路、新的舉措打一場扶貧開發的攻堅戰,因為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如果這些貧困人口的夢想不能實現,甚至他們連夢想都沒有,那小康社會的建設必然是不完美的。因此,山西制定了“力爭到‘十二五’末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實現翻番”的目標。

  如果說地區發展不平衡是山西發展的“短板”,那麼,煤炭就是山西最大的優勢,是山西的“長板”,更是山西加速建成小康的“牛鼻子”。但多年發展中山西面臨的一煤獨大、“因煤而興、因煤而困”、以及當下煤炭的不景氣現狀也使山西的形象總是不佳。雖然產業結構歷經多年積極調整,但由於積弊較深,尾大掉頭難,所以在山西這個“轉型跨越夢”實現的過程中,注定隻能是負重爬坡。轉型是一個從易到難、由點到面、逐步深化的過程,自覺轉型、全面轉型、深度轉型,從採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轉變、粗放高耗增長向集約綠色發展轉變、煤電基地向綜合能源基地和現代產業基地轉變、資源大省向經濟文化強省轉變、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注定是一個艱難而緩慢的過程。隻有這些轉變都實現,一個能夠全方位展現自然之美、環境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精神之美的小康山西才能呈現在人們面前。

  如果說奮力轉型是幾代山西人不輟追求的夢想,那麼這個夢想的落腳點就是最廣范圍的民生保障。隻有普惠民生的轉型發展,才是最有說服力的發展。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好的生活,讓人們的生活沒有后顧之憂,讓人們的生活更有質量,讓人們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讓每一個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讓人們都能感受到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讓人們在良好的社會管理中更有幸福感、安全感,讓每個人都能富裕而有尊嚴地生活,向著學有優教、勞有多得、病有良醫、老有所養、住有宜居的方向不斷邁進,就是3600萬山西人的共同夢想。

  從文化強省到轉型綜改,從經濟富足到權利保障,從青山綠水到幸福美滿,從千篇一律到個性凸顯,三晉大地全面小康的宏圖已經繪就,隻有以一種“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精神狀態,才能保障一切的夢想成為現實,才能使實現“中國夢”“山西夢”的腳步邁得更加堅實。追夢的征途上,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鏗鏘前行。(王秀娟)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