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避開“中等收入陷阱”唯有依靠改革
2013年06月27日13:43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隨著我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能否避開“中等收入陷阱”成為近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之一。特別是在去年我國經濟增長本世紀以來首次跌破8%以后,對未來中長期增長前景擔憂聲音增多。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對此基本的判斷,一是我國經濟增長潛力大,二是亟須綜合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政協大會發言題目就是“以改革紅利釋放發展潛力”。他認為,到2020年我國內需規模有可能接近百萬億元的級數。如果潛在的消費需求能夠得到比較充分釋放,就有條件支撐未來10年7%—8%的增長。

根據我國GDP總量粗略估算,2012年我國人均GDP約6100美元。若未來10年能保持7%-8%增速,到2022年我國人均GDP將翻番,超過1.2萬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全國政協委員、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預測更為樂觀。他認為,若能充分利用后發優勢的增長潛力,中國有可能再維持20年的年均8%的增長,預計到2020年就會成為高收入國家,人均收入將達到1.25萬美元。

雖然這些預測尚存爭議,但與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相比,我國的確具有獨特優勢:一是大國經濟特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點明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具有多層次性,回旋余地很大”﹔二是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全球化“三化”同步時代,三種動力疊加,有機會“彎道超車”。而過去三十年我國就是在不斷打破常規中從貧窮、落后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未來仍有潛力實現向高收入國家的跨越,但前提是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續深化改革。

今年“兩會”已拉啟改革序幕,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二字出現54次之多,專門用一節強調“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並將“勇氣”放在“智慧”之前表達改革決心,回應社會對改革的期盼。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等學者提出指導改革的理論框架,“構建和發展以改革為核心的新供給經濟學”,化解“滯脹”、“中等收入陷阱”等潛在風險。其基本政策主張概括為“雙創、雙化、雙減、雙擴、雙進、雙到位”,即通過鼓勵創新、創業,加快城鎮化、產業優化,減稅、減少行政審批,擴大對亞非拉開放、擴大基於質量和效益的投資,國企和民企共同進步,政府和市場“雙到位”,實現中國之必然選擇的“三步走”趕超戰略。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提出者、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英德米特•吉爾也認為,中國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於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並全面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完善法制建設。

“中等收入陷阱”並不是鐵律。上世紀后半葉,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等東亞經濟體都順利跨過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作為東亞最大的經濟體,我國也有潛力實現這種歷史性轉變。改革大幕已徐徐開啟,人們有理由期待“兩會”之后更多改革舉措出台。(新華社記者郭洪海、華昶)

來源:《改革是最大紅利》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