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中國夢不是自私自利的夢
“中國夢的世界意義”系列訪談之一
2013年06月27日10:59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趙啟正

世界關注中國,不僅因為其令人矚目的發展速度,更在於其不同於西方的發展道路。而中國夢的提出,讓世界有了觀察中國的新視角。中國夢將把中國帶向何方?中國的發展是“獨樂樂”還是“眾樂樂”?解答這些問題,不能坐等,更不能寄希望於別人“自知自覺”,而隻能靠我們主動說明。我們需要讓世界知道: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世界,中國夢的實現也將有助於世界。

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實中,對外講述中國夢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在一個全球坐標上講述中國夢?中國夢將以怎樣的方式與世界展開互動?從今天起,本報推出“中國夢的世界意義”系列訪談,刊載權威專家對這一重大命題的思考和見解。

權威談

中國夢令世界矚目,也令世界好奇。世界迫切想知道中國夢將把中國帶向怎樣的未來?而這樣的中國又將如何影響世界?中國夢具有怎樣的國際內涵?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前主任趙啟正。

■ 中國經濟的振興並不意味著中國對世界貢獻的上升。一個民族如果老是分享祖先的光榮而沒有自己的貢獻的話,那麼這個民族就落后了。現在我們有了追求對世界貢獻的想法,這是中國夢很重要的一個國際內涵

■ 對於國外的一些質疑,要據理說明,解疑釋惑,讓事實說話。向世界說明中國的真實情況,說明中國的國情、政策,說明我們的成就,也說明我們的不足,避免誤會和歪曲積少成多

■ 假如,一個外國人聽完了你的故事,說“哦,中國是這樣的”,這就夠了。至於贊成不贊成是他自己的理解,決不能要求一個外國人很快就和你有相同的認識和見解,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中國人之間也做不到

追求對世界的貢獻,是中國夢的重要國際內涵

解放新論:伴隨著中國夢成為熱門詞,對於中國夢的各種誤解與質疑也不絕於耳。比如,一些西方媒體將中國夢解讀為中國要 “稱霸”﹔一些人則認為中國夢是要回到漢唐盛世,是新的“中國威脅”。今天我們為什麼要提中國夢?如何化解外界對中國夢的質疑?

趙啟正:中國夢的產生並不是最近突然發生的。可以說,100多年以來,在推翻封建王朝、抵御帝國主義侵略、建立新中國的過程中都存在著中國夢。今天,我們提中國夢,是在民族已經獨立、國家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已經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背景下展開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什麼還要提中國夢?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中國的振興道路尚遠,需要數代乃至十幾代人的努力。目前,中國人口佔全世界人口的21%,而中國的GDP卻隻佔全世界GDP的10%,距世界平均值很遠,更不要說人均值位居世界前茅了。可見,即使從經濟上來說,我們也沒有達到應有的那個高度。二是中國經濟的振興並不意味著中國對世界貢獻的上升。在全世界的科學發展中,中國貢獻甚少,挂在嘴邊的往往是四大發明﹔談起中國的人文科學,常常談到的則是老夫子們。這些都是在分享祖先的光榮。一個民族如果老是分享祖先的光榮而沒有自己的貢獻的話,那麼這個民族就落后了。現在我們有了追求對世界貢獻的想法,這是中國夢很重要的一個國際內涵。

回過頭來看國外的質疑。一個國家發展了,外界必然會關注你,甚至警惕你,這裡不全是惡意,有些就是不了解不懂真實的中國,很多人是根據其他國家歷史上的故事來推論中國的。在歷史上,中國的確做過宗主國,雖然這不是歐洲那種殖民主義,但外國人將中華民族復興與其聯系起來,也是一種聯想。我們需要告訴他們我們的觀點:今天和歷史上的時代是不同的,那時候的確有強權政治,有霸權,有世界大戰,而今雖然有局部戰爭,但是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今天,一國要爭取本國利益,用戰爭的手段注定是要失敗的,隻能依靠經濟發展和與其他國家的和平相處。我們也要告訴他們中國的事實:從建國到現在,中國的發展與國際利益是共享的、協調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環境是本國發展的一個條件。對中國的發展而言,更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中國人是愛好和諧的,我們講究“以和為貴”,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我們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宗教戰爭。

至於如何消除“中國威脅論”對我們造成的威脅,關鍵是恪守原則、講究方法。首先,要遵循大小國一律平等的原則,承擔必要的國際義務。要以實際行動証明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平等對待各個國家。其次,對於國外的一些質疑,要據理說明,解疑釋惑,讓事實說話。向世界說明中國的真實情況,說明中國的國情、政策,說明我們的成就,也說明我們的不足,避免誤會和歪曲積少成多。在說明過程中,成就與缺點都要說,這樣才是真實的。假設有7個方面是光彩的成就,3個方面是不足的,如果隻說好的方面,人家可能連這“7”都不信了。所以,得“7+3”一塊說,這樣別人會覺得你是真實透明的,才會相信你。要消除“中國威脅論”,還需要建立中國信用,就是讓人相信中國說話是真實的、真誠的,是說話算話的。

中國夢是富有創造性的,而不是回復經典

解放新論:與英美等傳統大國崛起不同,中國在崛起過程中一直面臨著這樣一個任務:需要思考並向世界闡述自己想變成一支怎樣的全球力量。而如何向世界說明中國夢,可以說是完成這一任務的關鍵一環。當務之急是,如何讓世界認識到,中國夢不只是中國的夢,而是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的?

趙啟正:若想成為一個有好“國緣”的國家,首當其沖的應該是它的文化被世界喜歡,而不是有多少軍力,甚至不是有多少GDP。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憑借其古老而價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隻有發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中國的振興應該是全面的振興,尤其是文化的振興。文化包括民族的價值觀和信仰,以及積累的全部知識、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它的進化比起經濟來要慢,難以突飛猛進。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可以用兩個一百年來描述,即建成全面小康的一百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一百年。而文化的進化則是漸進的(歐洲文藝復興至少用了兩個世紀),可謂任重而道遠。但是漸進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懈怠,可以不努力。

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是中國夢的一部分,一個偉大的國家、民族必須要為世界作貢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中國夢不是自私自利的夢,不是隻顧自己不顧別人的夢,更不是損人利己的夢。中國夢追求的是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同行、中國富裕與世界富裕同行。中國夢的實現有利於世界的發展。無論國家大小,都有追求自己美好夢想的權利。冷戰時期的重要人物、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說,中國不會成為超級大國,因為它沒有提供在全球可以傳播的思想。她認為,“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歷史上的那些大國,如羅馬、英國、美國,除了強大的經濟與軍事等硬實力,文化影響力也足夠強大。中國無意強權,更無意稱霸,中國夢也絕不是帝國主義的夢,但是作為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發源地,隻出口電視機,不出口電視機播放的內容,即文化思想,肯定是不行的。

在中國夢中,文化的振興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平時我們所說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我看來,主要是指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是百年任務,需要堅韌的努力。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人都需百年,何況是作為民族的血脈、靈魂和性格的文化呢?它需要足夠的進化過程。

隻有在國內外傳播,才有國內外的影響力。中國文化需要走出去,但我們要避免走入一種惰性,即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族的不會自動成為世界的,在本民族是普及的、優秀的,同時讓外國人看得懂和喜歡的才有可能變成世界的。一個民族的文化可能因為其“獨特性”而吸引外國人,但它不能只是滿足外國的獵奇心理,要想真正成為世界的,這種文化還必須足夠優秀到具備某種“普遍吸引力”。

這裡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將全球化等同於西方化,甚至美國化。如果是這樣,中國夢就沒有了。二是“言必稱夫子”,總是在分享祖先的光榮。中國夢本身是富有創造性的,而不是回復經典。現在對於中國的發展和未來走向,國際上有不少疑問,這些問題形成了“中國之問”。對於這些問題,不能隻用“國學”回答。魯迅就說過,用《論語》感化不了德國兵,用《易經》咒不翻潛水艇。所以,文化不僅需要傳統,需要積澱,還需要創新,才能振興。

說中國好並不等於說別國不好,好夢是相通的

解放新論:您曾出版《向世界說明中國》一書,深受國內外讀者的歡迎。書中您提出,要有“中國立場,國際表達”、要“選好故事,講好故事”。今天向世界講述中國夢,您會選擇哪些“故事”?如果我是一個外國人,您現在要向我說明中國夢,您會怎麼說?

趙啟正: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就是中國故事。不必刻意用過多哲學語言去描繪,用口語講最親切最真實。在與外國人交流中,要講你自己經歷的故事,要講他們感興趣的故事。講故事不需要最后提煉出什麼結論,也不要求對方完全認同,隻要達到有限共識即可。我曾經打過一個比方,故事就像蘋果,不要費了很多勁把蘋果做成果醬或維生素C藥片請別人吃,口味未必好,別人也未必願意吃。你就把蘋果給對方吃,維生素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在其中了。假如,一個外國人聽完了你的故事,說“哦,中國是這樣的”,這就夠了。至於贊成不贊成是他自己的理解,決不能要求一個外國人很快就和你有相同的認識和見解,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中國人之間也做不到。

要注意的是,說中國好並不等於說其他國家不好。現在有人拿中國夢與美國夢作比較,然后批評美國夢,這是沒有必要的。美國夢由個人而國家,中國夢由國家而個人,這主要跟兩國不同的歷史有關。近代中國,國家被欺凌,人民在痛苦中,沒有國家的成功就沒有個人的成功,這是顯然的事實。而美國沒有長期被欺凌的歷史。這是其一。再有就是思維方式。比如寫信,中國人寫地址一般是國家、省市、區縣、街道這樣下來,而美國人正好相反。我們不能說哪一種順序更好。各國有不同的夢,這是基於不同歷史背景和文化的選擇,但好的夢追求的都是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如果我要向一個外國人說明中國夢,我會說浦東的故事:孫中山在100年前曾設想過在這裡建設“東方大港”,在那個民族多難時代,他的夢沒有可能變成現實﹔而在今天中國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幾代人的美好夙願變成了宏偉的現實。我會講得具體而生動,也會講到還沒有做好的地方,如高速城市化過程中遺留的社會保障問題,等等。

做好“中國讀本”每一頁,中國夢才能實現

解放新論: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同時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因此,說明中國夢不只是國家、政府的事,也應當是每個中國人的事。如何發揮公共外交作用,向世界說明好“中國夢”?

趙啟正:公共外交是對外國公眾來說明本國。從前對外公共外交基本上就是政府主導的對外宣傳的同義詞。然而,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更多國家的公眾意識到,國家聲譽、地位與本民族利益和個人利益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很多人就參與了公共外交,在對外交往中主動地表達中國的國情。顯然,當代的公眾已經不只是公共外交的“受眾”,而是成為更加積極參與公共外交的“主體”。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使中國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國發生的事情往往成為世界的事情,世界也成為中國發展不可回避的邊界條件。但在此前,中國一直和世界有某種隔絕,外部世界對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有神秘感。加之冷戰思維的殘余,影響了西方政治力量和媒體對中國社會制度、經濟、文化的觀察和評論,以致國際輿論中的中國形象與中國實情嚴重不符。

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改善外國公眾對本國的態度,進而影響外國政府對本國的政策,實質上屬於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當不同文明之間缺乏足夠的對話或者對話不對稱時,則有可能產生重大的誤解甚至沖突。中國的公共外交本著求同存異的和諧理念,力求通過不同文明間的對話,說明中國的真實情況,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共同繁榮。這與有的國家在公共外交中以打壓他國的手段來推銷自己價值觀和干涉他國內政的做法有著本質的區別。

中國人參與公共外交就是講中國的故事,講自己身邊的事。公眾不說政治話、哲學話,往往更容易使人相信。故事承載著真理,離真理很近。講故事的時候要“理直氣和”,理不是“辯論”的,而是要讓事實說話。哲學性隻有和普通事件結合起來才會通俗。

我過去曾說過,存在著一本書叫 “中國讀本”。這本書有13億頁,每個中國人都是一頁。一個外國人想認識中國人,他不可能讀13億頁,他讀幾頁,可能就會得出結論,這就是中國人了。所以我們每個人要把自己的這一頁做好。一個人要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才能知不足而進步,同樣一個民族也需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隻有這個“讀本”中大多數篇章是美麗芬芳的,中國夢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責編:單莞婷(實習生)、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