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正能量”: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力
呂 強
2013年06月26日10:31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隨著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日益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 “正能量”一詞越來越被廣泛熱議。何為“正能量”?字面上解讀“正能量”前提是“正”、其次須“能”、再次有“量”,簡單地說就是:原發自主觀內在的、具有創新意識、開拓精神及時代特色且足以促進社會發展的能動力量。筆者以為,既然推動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來自於廣泛、深入、持久地培育、凝聚、傳遞“正能量”,那麼,當前舉國上下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研讀認知把握的過程,正是充分吸取“正能量”的過程。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鼓舞下所實踐創新的過程,則正是“正能量”的釋放過程。但“正能量”不僅是提振精神、鼓舞士氣的口號,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維護“正能量”、提升“正能量”,並扎實地做好改進作風、傳承信仰、增加公信等基礎性工作,在培育、凝聚、傳遞“正能量”上作大文章、用真功夫、見實效果。

改進作風

——培育“正能量”的核心基礎

培育“正能量”須假以時日、循序漸進,故力求多途徑且謀長遠。應注重“正秉性”、“正意識”、“正氛圍”、“正毅志”、“正歷練”、“正自信”、“正欲望”、“正嗜好”的作風培養,以保持韜光養晦、趨利避害、虛功實做的積極姿態,並在實踐積累、改進風氣、勇於作為等方面有發展、有建樹、有創意、有實效,努力營造培育“正能量”的良好氛圍。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作風建設,並將之作為執政黨長期的重大實踐課題。事實上,人民群眾一直以來十分關注執政黨的作風建設,始終把作風好壞作為評價和判斷各項建設成就的重要標志之一。作風與“正能量”成正比關系。好作風能堅挺提拔“正能量”,作風越實、“正能量”越大、干事興業的勁頭越足。而作風的歷練,始終離不開“正能量”的主導。過硬的作風歷來是戰勝困難與挑戰的一大法寶,也是開拓創新的強大武器。無論“三大作風”還是“兩個務必”,也無論是“八個堅持”還是“四個大興”,其主旨都是加強作風建設。隻要我們扭住改進作風這個關鍵點,就能增添底氣、振奮精神、光大作風,並在不斷進取中培養“正能量”。而抓作風建設的目的,說到底就是服務社會發展、聚集“正能量”、實現“中國夢”。改進作風培養“正能量”的基本實現途徑就是通過認真治理整頓作風上的不實之舉,消除“庸、懶、虛、浮、散、奢、驕”,把一切問題放到實干中解決、讓一切設計通過實踐去推進,使一切機制經受檢驗再深化,徹底打破“開會就是狠抓、發文就是措施、口號就是重視、匯報就是落實”的形式主義怪圈。正作風就是實干,培養“正能量”仍然要靠實干。一句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干,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干”(摘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

傳承信仰

——凝聚“正能量”的核心價值

信仰是永遠的指路明燈。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中國革命、建設實踐和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成功經驗足以說明,因為有了堅定的信仰,而忘我奮斗、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俯拾皆是、不勝枚舉。的確如此,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共產黨人為了革命的成功,南征北戰,流血犧牲,靠的正是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和平建設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為了社會主義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靠的還是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改革開放以來,無數共產黨人為了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頑強拼搏,勇往直前,靠的仍然是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

凝聚“正能量”必須堅持崇高的信仰,而“正能量”就是當前推動實現信仰的強大動力。因為我們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社會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價值形態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這些構成信仰的要素都已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和接受。正是因為有了這般信仰,才使黨領導億萬民眾勇敢面對和經受各種考驗和磨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凝聚和提升全民族“正能量”的任務艱巨而光榮。實現“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造福子孫后代,“正能量”功不可沒並成為新的歷史時期傳承信仰的不竭動力,進而成為創造“中國奇跡”、拓寬“中國道路”、提升“中國影響”、鞏固“中國文明”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正能量”的無限作用正在不斷拓展著民族和國家的發展視域、昭示著民族和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就是在傳承信仰中凝聚“正能量”的實際作用。

增加公信

——傳遞“正能量”的核心要義

“正能量”是確立公信的基石,是實現人際和諧、社會正氣、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釋放和傳遞“正能量”的初衷,就是要通過“正能量”影響和促進經濟、人文等領域廣泛確立的具有普世意義的社會公信。因此,“正能量”在社會公信建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必須正確認識社會規律、採用務實的思維方式、把握個中辯証關系,通過“以德育信”、“以法固信”等有效途徑來推動實現社會公信。

以德育信。悠久的中華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誠信文化,體現了忠實守信和情理處事的精神,強調追求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規則。社會生活中涌現的諸多“最美”效應,都充分說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誠信思想在當今依然有極強的生命力。因此,建設社會誠信體系離不開“正能量”因素,需要弘揚先進文化的“正能量”和倫理道德的“正能量”,並借以夯實理念層面的“以德育信”的基礎,營造誠實守信者光榮、失信作假人可恥的社會氛圍。

以法固信。眼下失信狀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法律規制。因此,迫切需要使用法律來規范與信用相關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構建以國家信用法律為主、社會信用活動規則為輔的社會信用制度體系,並通過日益完善的政務公信、社會公信、司法公信的機制來保障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用法治的社會效能維護社會誠信的實效。(作者單位:廈門市檢察院機關黨委)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