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當代世界研究報告(2012—2013)》月度國際形勢觀察
回顧:2012年2月國際形勢觀察(5大事件)
2013年06月24日15:31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慕尼黑安全會議聚焦亞洲崛起

2012年2月3—5日,第48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召開,吸引了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的350余名政府要員及各方面的高級別代表,就當今國際安全領域的重大問題展開討論。創辦於1962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被視為世界最高規格的安全政策論壇和商討全球綜合安全政策的一個重要平台。歷屆會議都探討國際總體趨勢及最新、最緊迫的熱點問題,因此有“國際安全形勢的晴雨表”之稱。

在國際金融危機繼續深化、美國戰略東移、中東地區亂局升溫的背景下,本屆會議的討論更加凸顯分歧和矛盾。一是歐洲安全引發疑慮。美方希望歐洲在共同防務中承擔更多責任,而歐方目前難以從命。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兩位重要官員首次共同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安撫歐洲,向歐方表明,即使美國削減防務開支、將戰略重點轉向亞洲,也不會放棄歐洲盟友。但美國同時指出,將在新形勢下重新審視現有的跨大西洋安全關系,要求歐洲國家在軍事和外交上作出調整,以適應美國全球戰略轉變的需要。在軍事上,避免軍費削減,通過北約這一平台整合防務資源,從而在歐洲防務上承擔更多責任,減少對美國的過度依賴﹔在外交上,包括重大問題和戰略調整上,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但從實際情況看,歐洲國家受債務危機等因素掣肘,無力在防務建設上加大投入,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跨大西洋安全關系調整將面臨障礙。二是亞洲話題引關注。美國公布新軍事戰略將亞太地區作為戰略重心,引發國際各界廣泛關注。 隨著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崛起及國際安全結構的變化,亞洲及中國被納入會議並已成為討論的焦點。美國在安全會議中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中國代表對此進行了嚴厲駁斥。慕尼黑安全會議2012年正式討論亞洲安全,這一舉動本身就說明,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在全球安全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同時也說明西方對中國的戰略戒備及意識形態偏見仍未消除。三是熱點話題更顯分歧。伊朗核問題、歐洲導彈防御系統、敘利亞局勢等當前國際熱點問題也成為與會者討論的焦點。在這些熱點和棘手問題上,各方觀點和立場針鋒相對,分歧難以彌合,僵局難以打破,凸顯全球安全問題的復雜性。

(二)敘利亞陷入內外交困,緊急公投難挽危局

繼2011年10月4日中俄共同否決涉敘決議草案后,中俄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再次否決與敘利亞問題有關的決議草案,預示著圍繞敘利亞局勢的外交斗爭仍將繼續。西方已決意借敘利亞政局動蕩推翻巴沙爾政權,並頻頻使用包括外交孤立、經濟制裁、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乃至武力威脅方式。“敘利亞之友”會議日前在突尼斯閉幕,會議承諾將加大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支持,呼吁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交權。而且,就像此前西方干預利比亞政局得到阿盟幫助一樣,這次西方對敘利亞施壓,同樣得到阿盟部分國家的內部策應。這種“兄弟阋於牆”的悲劇,進一步助長了西方干預敘利亞政局的氣焰,同時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世界其他國家在敘利亞問題上主持公道的難度和力度。

雖然敘利亞新憲法公投以894%的支持率獲得通過,但這次公投並不能緩解目前的敘利亞危機。這次修憲與公投並沒有建立在同反對派對話與協商的基礎之上,是敘利亞現政權的單方面行為,受到了反對派的抵制與抗議,也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批評與嘲諷。公投的有效性很難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可,對解決國內的政治危機難有太大的效果。此次公投還可能會關閉敘利亞現政權同反對派對話協商的渠道,這就可能迫使反對派訴諸武力以實現自身的政治訴求。如果反對派在盟友幫助下,軍事勢力逐步加強,敘利亞爆發大規模內戰的可能性將進一步提升。“樹欲靜而風不止”,西方急於推翻巴沙爾統治,敘利亞反對派也試圖“贏者全拿”,因此該國和平轉型的可能性反而最小。在內外交困的背景下,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岌岌可危。

(三)西方制裁層層加碼,伊朗局勢有驚無險

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加強軍事威懾的同時,連同歐洲、日本等盟國層層加碼,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力度。美國白宮2月6日宣布,凍結伊朗政府和包括伊朗中央銀行在內的所有伊朗金融機構在美國境內的所有資產,美國的上述舉措意在限制伊朗在國際市場出售石油的能力。歐盟也決定,7月1日起禁止成員國從伊朗進口石油,以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但出於伊朗的實力尤其是報復能力等種種顧忌,美國和歐盟都不願意對伊朗動武。在美國從伊拉克撤出作戰部隊之后,眼下正考慮從阿富汗撤軍,加之2012年是大選年,奧巴馬政府和美軍方都不願再卷入一場新的戰爭。制裁伊朗的“雙刃劍”已經刺向西方,如果伊朗戰事爆發,戰爭起來就一時無法控制,屆時將幾敗俱傷。難以承受伊朗戰爭后果和風險的,首當其沖是歐盟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俄羅斯等也反對美國在中東尤其是海外地區再次動武。伊朗方面強調原則也不時展現靈活,在頻頻軍演、斷油威脅、宣示核成就,不斷展示其強硬的一面的同時釋放出和談信息。因此,西方國家對伊朗的戰略更多是鼓噪,依然帶有虛張聲勢的主要成分,意在繼續向伊朗施壓,維持高壓態勢,迫使伊朗讓步。在強大的制裁壓力下,伊朗的強硬也是極其脆弱的,和談成了一個現實的選項。伊朗高調宣布核成就是為和談增加外交籌碼,提高談判門檻。對雙方來講,近期制造戰爭事端或發動軍事進攻的可能性都不大。

(四)歐債危機“如履薄冰”, 歐元區“進退維谷”

2月21日,在歐盟總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元區財長會議批准了第二輪希臘救助計劃。希臘暫時化解了3月20日145億歐元到期債務帶來的“破產”危險,但自2008年以來“縮水”16%的希臘經濟和高達21%的失業率讓人無法對希臘的前景樂觀。歐元區其他幾個問題國家也焦頭爛額。2012年2—4月是各國的償債高峰期。據高盛統計,2月歐元區整體將面臨1203億歐元到期債務,3月到期債務規模更將達1488億歐元,為全年最高水平。最讓人感到憂慮的是,迄今為止,還沒能找到一個穩妥的解決方法,在採取嚴厲緊縮經濟政策的歐洲國家,市場信心並未提振,私人投資也無起色,這些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在資本市場上依舊居高不下。在可以預期的未來,歐債危機還將繼續困擾世界。

希臘處境艱難,歐元區成員國個個自危,歐元區“進退維谷”。無論多麼不情願,歐元區都還不敢就此割舍希臘,因為沒有人知道后果會有多嚴重。放棄希臘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增加歐元區分崩離析的風險。在希臘退出后,人們擔心葡萄牙和愛爾蘭等其他深陷危機的國家也面臨相同結局,從而導致惡性循環。拋棄希臘還將帶來巨大的政治風險。歐元代表著歐洲一體化成果,如果拋棄希臘導致歐元區“肢解”,那無疑將是歐洲一體化的嚴重倒退,甚至會動搖整個歐盟的政治根基。在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時,團結起來共同面對或許是歐元區唯一的選擇。歐元區能否安然度過這一關鍵時期,尚需觀察。

(五)朝美會談取得“突破性”進展,半島無核化仍舉步維艱

朝鮮和美國於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了第三次高級別對話。此次會談是2011年7月和10月進行的兩次高級別會談的延續,雙方討論了旨在改善朝美關系的一系列建立信任措施,以及保障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重啟六方會談相關問題。29日朝美同步發布第三次高級別對話結果。朝鮮決定在朝美有效對話期間暫時停止進行核試驗、試射遠程導彈和寧邊鈾濃縮活動,並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朝鮮暫停鈾濃縮活動進行核查。美國政府同意向朝鮮提供營養食品,並將逐步改善美朝兩國的雙邊關系。對這一“突破性”進展,國際社會普遍關注。

從朝鮮方面看有意釋放積極信號。此次朝美第三次高級別會談正常舉行,雙方達成上述一系列共識,可以說向外界釋放了致力於保持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的積極信號,也表明了在金正恩領導下的朝鮮對同美國方面進行交流的積極態度。金正日逝世后,朝鮮政局保持穩定,國家正常運轉,正在為迎接金日成100周年誕辰、打開強盛國家之門而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在這種情況下,朝鮮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改善同美國的關系,進而促進朝韓關系的改善。此舉也表明金正恩在外交方面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務實性,但是在朝鮮獲取必要的援助后,政策能否得到貫徹,依然充滿變數。從美國方面來看,重視雙邊關系改善。奧巴馬政府一直沒有中斷同朝鮮的高級別接觸。盡管在重啟六方會談方面的前提條件上雙方存在分歧,但美方並未完全關閉雙方改善關系的大門,充分說明美方對與朝鮮改善關系的重視程度。奧巴馬政府有同朝鮮保持接觸的需求,因為美國害怕朝鮮在遭到孤立后會採取“過激行為”,甚至進行核試驗,這是進入大選年的奧巴馬政府極力試圖避免的。面對美朝對話取得的成果,美國政府在表示歡迎的同時,也表示出審慎態度。美國國務卿希拉裡表示,美國將密切關注局勢發展,並根據朝方行動作出判斷。朝美高級別對話剛剛結束,美韓不顧朝方的反對與警告,在韓國舉行代號為“關鍵決心”和“禿鷲”的大規模聯合軍演。這說明美國對朝鮮態度仍然存在兩面性,為美朝關系下一步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

鑒於朝核問題和半島局勢的復雜性,加之美朝長期敵對,國際社會對朝美關系的進展普遍表現出肯定而謹慎的態度。總體來說,美朝達成的協議無疑有利於改善雙邊關系和重啟六方會談,建立各方互信,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但這只是走向嚴肅談判道路的第一步,挑戰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距離真正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還有很長路要走。(執筆:孫炳輝)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