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不信奮斗信什麼(民生·民聲)
●不奮斗可能一無所有。“含著銀匙出生的人”,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少數。佔絕大多數的普通家庭孩子,如果想擁有更好的生活、實現更大的發展、改變自己的人生,最可靠、甚至是唯一的法寶,隻有奮斗
“史上最難就業年”,大量高校畢業生臨近7月1日離校時節,工作仍無著落。看到家有“富爸爸”的同齡人,一畢業就進入企業管理層或者得到創業資助,再聽到個別用人單位“蘿卜招聘”的消息,不公平感從心底滋生。有人氣餒,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好工作輪不到寒門子弟。有人感嘆,階層固化嚴重,向上流動是空想。網絡上、現實中,不少人表示“不再相信奮斗”。
不信奮斗,還能信什麼?“含著銀匙出生的人”,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少數。佔絕大多數的普通家庭孩子,如果想擁有更好的生活、實現更大的發展、改變自己的人生,最可靠,甚至是唯一的法寶,隻有奮斗。
不奮斗可能一無所有。等靠要,等不來一份工作,等不來發展的機會,最后往往隻能去“啃老”。一味地怨天尤人,蹉跎的是自己寶貴的時間,真正的機會來時,容易因准備不足而失去。面對青年就業難題,國家制定出台了一攬子政策措施,首次明確對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確保就業,並強調要促進就業公平。“市場主導就業”的前提下,如此政策已稱得上對高校畢業生盡最大可能照顧。即便是專供高校畢業生的崗位,一樣要面對競爭,一樣要通過個人的努力才能獲得。
“奮斗沒有用,向上的通道早就封死了”——最近網絡上一篇這樣的文章引起熱評。向上流動的難度在當下或許變大,可說到“封死”,除了自己放棄,其他人都做不到。就業過程中,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時有發生,急需大力糾正。然而,用人單位終究要用人,科研院所需要有才華能鑽研的人才,醫院需要懂專業能吃苦的年輕人,企業需要勇於開拓、積極向上的高校畢業生拓展業務……求職者自身的才華和能力永遠是用人單位考慮的核心因素,沒有誰會想招錄一批有背景沒能力的人。進入社會之初未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不等於奮斗就此無用,人生從此暗淡。最近大熱的電影《中國合伙人》片尾,展示的那些改革開放以來成功者的形象:新東方創始人、馬雲、“老干媽”……起初未必有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好工作”,最終靠的仍然是不懈的奮斗。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直面臨較大困難,同樣有不少學子踏實肯干,邁出了創業的步伐,用奮斗經營自己的人生。
強調奮斗的力量,不是說社會沒責任、問題都出在個人觀念。現實生活中,起點不公平、機會不公平、規則不公平的情況確實存在。這就要重視經濟社會中所有不平等環節,暢通向上流動的渠道。全面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不讓寒門子弟在起跑線上就落后。打破壟斷行業、權力部門的就業壁壘,防止近親繁殖,盡可能實現就業公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讓踏實肯干的勞動者更多地積累財富,讓“勤勞致富”成為勞動者可觸摸、能實現、進而深信的事實。
暢通向上的渠道意義重大。但無論怎樣的通道,都不會是筆直的。公平地進入好大學,不等於進了保險箱。公平地獲取好工作,不等於必定有好前途。人人有上升的機會,不是人人必定能上升。任何時候,奮斗都是人生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