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奮斗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這就闡明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實現中國夢,需要堅持“五個有”:有路、有魂、有底、有人、有備。
有路是指中國夢的實現有著中國道路的支撐。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中國道路不是別的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三大優勢:社會主義道路的優勢,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優勢,民族特色的優勢。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獨特優勢是能夠在公平的基礎上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以社會主義來守護社會公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第二個優勢就是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在世界大變動大變革中經受洗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能夠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有機結合起來,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使我們的發展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新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第三個優勢就是民族特色的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有著鮮明的特點:優秀傳統文化被賦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優秀傳統文化被賦予科學社會主義的全新內涵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優秀傳統文化被賦予鮮明的共產黨人的要求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不竭動力。
有魂是指中國夢的實現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三大能量:能夠把握趨勢、抓住機遇、化解風險。第一大能量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能夠深刻把握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使中國夢的實現始終有正確的方向,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的背景下為中國夢找到實現的路徑。第二大能量就是狠抓機遇。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我們的發展尋找到了很多的機遇。從鄧小平同志的“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我們要利用機遇,把中國發展起來”的囑托,到江澤民同志的“綜觀全局,21世紀頭一、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科學判斷,從胡錦濤同志的“能否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關系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的正確論斷,到習近平同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發生很大變化,但發展仍然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的辯証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處處體現著搶機遇、抓機遇、用機遇的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三大能量就是能夠化解風險。30多年來,我們先后化解了諸如蘇聯解體、東歐劇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等風險,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了雄厚基礎。
有底是指中國夢的實現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為基礎和可靠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三大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成熟定型成大事、融合發展干大事。第一大能力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最近5年來,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從26.6萬億元增加到51.9萬億元,躍升到世界第二位。贏得了世界的喝彩。第二大能力就是成熟定型成大事。我們的制度不斷成熟定型,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逐步提升。比如我們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第三大能力就是融合發展干大事。我們的發展是融基本經驗與客觀規律於一體的發展,是融全球視野與中國國情於一體的發展,是融民族夢與個人夢於一體的發展,是融工業化與信息化於一體的發展,是融現實與未來於一體的發展。
有人是指中國夢的實現有著廣大人民群眾這一歷史主體。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中國人的夢想正是在國家夢、民族夢的實現中不斷得以實現的。新中國建立初期,人們的夢想就是: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一夢想在新中國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過程中實現了。在當下中國,人人都是主人翁,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了機會,人們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奮斗,人人不斷為夢想去奮斗,去建設,去奉獻,中國就會有一個輝煌的未來,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有備是指中國夢的實現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必須時刻准備迎接挑戰。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面臨著一些風險,如自然災害和疫情的發生風險、社會群體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出現的風險、世界資源緊約束的風險以及世界上霸權主義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顛覆別國合法政權的風險等。這些風險的存在既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也有國家間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競爭性風險﹔既有黨長期執政帶來的考驗與風險,也有社會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帶來的風險。為此,我們必須有足夠估計,樹立憂患意識,做好最充分的准備,迎接各種挑戰。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