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啟華:正確評價在探索中發生失誤的毛澤東
第二卷主編、研究員張啟華
2013年06月19日09:56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題:對《國史稿》第二卷幾個問題的思考

一、“探索”是這十年的主題和主線

《國史稿》第二卷(以下簡稱“國史稿二卷”)寫的是從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發生前這十年的歷史,反映了黨帶領全國人民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認識這段歷史,首先要確定歷史的“主線”。確定“主線”有兩個基本依據:一是《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建國后32年歷史有個基本評價。決議指出:這32年,“總的說來,是我們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我國今后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二是胡錦濤2006年“七一”講話中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作出的總體評價。講話中提到中國共產黨在85年歷程中干了三件大事,其中第二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國史稿二卷寫的,正是第二件大事這個時期。因此,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是這十年的主題和主線。

二、探索中的成就是這十年的主流和本質

這十年探索雖遭受重大挫折,但仍取得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項建設的巨大成就,為中國以后的發展奠定了最初基礎和寶貴經驗:(1)政治方面。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基本是在毛澤東時代奠定的,延續至今,且為實踐証明是正確的。(2)經濟方面。第一,提出許多具有重大意義的經濟戰略思想,如:提出突破蘇聯模式,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提出打破封鎖,爭取外援﹔提出一些改革經濟體制的思想等。第二,取得實實在在的巨大成就。這一時期,中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已初具規模。(3)教科文衛體方面。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很大發展。“兩彈一星”發射成功,打破了美、蘇核壟斷,提高了國防能力,保衛了國家安全。這是中國大國地位的重要標志,是中國人民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保証。

三、正確分析探索中出現失誤的原因

這十年探索中的失誤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對經濟建設急於求成。因為中國當時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上的差距太大,導致黨和政府壓力太大,急於趕上。加上建設經驗不足,過分夸大主觀意志的作用,因而在速度問題上缺乏冷靜頭腦和正確指導。二是對所有制急於求純。最根本的原因是超越階段,即綱領、路線、方針、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因為,當時黨和政府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的認識還很不夠,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認識不足。三是階級斗爭擴大化。這主要是因為:首先是理論認識上發生失誤。錯誤地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導致了嚴重后果。其次是國際環境的影響。由於國際環境惡化導致對國內政治生活和經濟建設做出錯誤判斷。第三是制度方面的原因。一些制度不健全,黨的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為黨內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現象的滋長提供了便利。

四、正確評價在探索中發生失誤的毛澤東

毛澤東的失誤,是探索中的失誤。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毛澤東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一刻都沒有停止。他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保衛國家安全、如何趕超發達國家、如何維護勞動人民的利益和權利等一系列重大歷史課題。他的成功與失誤,他的光輝與瑕疵,大多與此相關。毛澤東的許多局限也是歷史的局限,歷史研究要把他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考察。建設社會主義,在中國歷史上是開天辟地第一次。對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的探索,肯定要受到時代和知識的局限。作為國史、黨史工作者,撰寫國史、黨史,總結經驗,要實事求是,著眼大局。要以總結經驗教訓,鑒往知來,以利於推進黨和人民的社會主義事業為出發點﹔以實事求是地判斷歷史是非,得出規律性結論,提高黨執政興國能力為目的﹔以客觀公道的態度評價歷史和領袖人物的功過,而不應該苛求於前人。

五、正確看待新中國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

“探索”貫穿了新中國整個歷史時期。前30年,雖歷經挫折,但整體看來成績是主要的,為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打下了制度的和物質的基礎,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不是對前30年的否定,而恰恰是在前30年奠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繼承其正確的、改正其錯誤的、與時俱進地創新發展的結果。中國共產黨歷來有自我批評、自我糾錯的能力。在探索中前進,在糾正失誤中前進,是我們黨的重要執政能力之一。在探索中前進的中國共產黨是不可戰勝的,過去是這樣,今天是這樣,今后也是這樣。鄧小平強調,總結歷史,不要著眼於個人功過,而是要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誤的教訓,經過總結,過去的成功和錯誤都變成了我們的經驗,對於開辟我們事業的未來,是最可寶貴的財富。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當代中國史研究》
· 張啟華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