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從“中國夢”到“三個陝西”的政治經濟學解讀
何煉成
2013年06月18日18:52   來源:陝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夢”的內在涵義就是理想,“中國夢”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它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艱辛探索出的偉大成果。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用共同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確立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目標,是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黨的十七大指出,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同志再次提出“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給“中國夢”賦予了完整定義。

“中國夢”是凝聚全國人民共識和力量的一面旗幟,能夠引領著大家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不懈奮斗。對“中國夢”的解讀,既要“頂天”,又要“立地”,既要關注其理論內涵,又要關注其現實內涵。

從理論內涵來看,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從而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僅代表著中國民族奮發向上的意志與情懷,也昭示著中華民族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未來。實現“中國夢”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新境界。

從現實內涵來看,實現“中國夢”,就是根據中國發展進程中的客觀條件和現實基礎,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當前社會大眾的民意,以破解發展中的難題為實現手段,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和各方面體制的實現形式,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通過腳踏實地的實干,促進中國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社會領域、文化領域和生態領域的全面發展。

根據“中國夢”的理論內涵與現實內涵,結合陝西發展的現實基礎和條件,可以將陝西實現“中國夢”的基本內容或未來前景分為幾個方面,即建設“三個陝西”。“富裕陝西”意味著陝西的綜合實力將進一步躍升。“和諧陝西”就是在經濟成長的基礎上使人們獲得幸福感,創造出真正的和諧社會。“美麗陝西”就是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實現“中國夢”,而作為西部重鎮的陝西,要加快發展同樣要實現“陝西夢”,二者的實現都需要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五個方面作出努力。“中國夢”與“陝西夢”的實現路徑在於:第一,要實現經濟轉型。一是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科學發展﹔二是推進科技創新,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使經濟發展動力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動力。第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防止“資本權力化”和“權力資本化”的出現﹔二是要在政治決策和政治運作中更好地滿足人民大眾的需要和利益訴求,讓公眾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處理社會事務。最后要實現社會共生。三是要實現包容性增長,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第三,實現文化交融。一是要促進“鄉土文化”與“城市文化”的交融,防止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兩種文化的沖突和碰撞﹔二是促進“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努力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精髓,實現民族文化復興。第四,重視天人合一。一是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大力開展節能降耗,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二是堅持生態文明指引,通過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加大自然環境保護力度。(何煉成,著名經濟學家,陝西省首屆社科名家,中國發展經濟學和中國西部經濟學派的創始人,曾兩次榮獲“孫冶方經濟學獎”,入選“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