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冷興邦:“夢”有自信
2013年06月18日14:3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主題。當今中國的時代主題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這樣的夢想,關鍵是要堅定我們對當今道路模式、綜合實力、發展前景、文化根脈的自信與認同。隻有這樣,才有利於我們確立起屬於自己的發展思維和話語體系,徹底破除西方唯我獨尊的價值理念和發展路徑,從而使我們在西方各種嘈雜質疑的聲浪中,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綜觀中國歷史,我們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然而到了近代卻落得“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籠中鳥、釜底之魚、牢中之囚,四萬萬民眾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宰割”的危險境地,自此變得徹徹底底地不自信起來。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一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自尊自新自強的艱辛探索。孫中山發出“現在中國在地球上為一最貧弱之國”的感嘆,要求“諸君立志”,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第一富強之國”,並且號召四萬萬人都要有這項志願。毛澤東也因“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 而感到慚愧,在他看來,哪一天實現趕英超美,我們才吐一口氣,才能對人類做出大貢獻,否則就要“開除你的球籍”。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驅使下,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奮斗,現在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和完成這個目標。

這個自信是因天生大國的根深底氣。一個國家的興衰根本而言源於內部的動力,而自然稟賦則是它能否崛起的先天條件。15世紀以來,先后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俄羅斯)和美國9個國家在不同時段佔據了世界舞台的大國地位。綜觀這些大國崛起的軌跡,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樣一個清晰明了的趨勢,那就是在人類交通和通訊並不發達時,一些中等規模的國家往往可以成為崛起國家,而在交通和通訊手段發達后,地理和人口意義上的大國,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體量優勢。就我們國家而言,從國土面積、人口資源、地緣環境、歷史人文等方面具有了成其為大國強國的基本潛質。從歷史發展看,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從炎、黃二帝開疆立業到夏、商、周的燦爛發展,從秦皇漢武的一統江山到唐宗宋祖的盛象萬千,從大元帝國的空前強大到康乾盛世重塑輝煌,五千年文明一脈相承,鑄就了天生大國的底氣。從自然稟賦看,我國有13億人口,面積是960萬平方公裡,具有適中的緯度位置,良好的海陸位置,以及西高東低的地形狀況,帶來了寬廣的縱貫南北的季風氣候,這既是最適宜種植業的氣候,也是適宜人類生存的氣候。從人文環境看,我國種族、宗教等問題的困擾較少,有著獨特的民族智慧和精神力量,政府的資源整合能力、決策能力、辦事效率等都比較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要比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強得多。這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所說:中華民族“由於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她在倫理道德和治國理政方面,堪稱首屈一指”。孫中山也認為:“因為我們的土地廣,人民多,中國人天生的聰明才力,比較西洋人、東洋人都要好得多。” 因此,作為世界最優秀民族一分子的中華民族,一定要有這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駕於西洋人和東洋人之上的志氣”。

這個自信在於腳下道路的堅實有力。選擇一條道路不容易,而走好一條道路更是不容易。歷經無數仁人志士殫精竭慮、前仆后繼的奮斗和犧牲,在一次次選擇、抗爭、失敗,反復認識、比較鑒別、激烈斗爭之后,通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道路的艱辛探索,中國人民最終選擇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創建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在這一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打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的創新。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既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動搖,又充分吸收其他社會制度的優秀成分,緊跟時代潮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基點,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的,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民主公平正義為價值,堅持以人為本,建立起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方面的新型社會制度。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創造了世界上少有的經濟奇跡,譜寫了社會主義最為激蕩人心的雄渾樂章,有力地回應了“社會主義終結論”的預言,打消了“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的臆斷,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華大地之上展現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讓一個五千年古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進步的潮流。事實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國夢的唯一正確的道路,這條道路使得自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中國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更加現實、更加堅定。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我們將接好歷史接力棒。現在,我們有目標、有路徑、有思路,相信會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個問題,最終到達成功彼岸。”

這個自信源自絕無僅有的中國速度。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經濟總量從1978年到2011年翻了四番多,達到近7.3萬億美元,佔世界的比重從1.8%增加到10.5%,這一速度令世界廣為關注和驚嘆。198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還隻有4517億元人民幣,1990年增加到1.86萬億元人民幣,2000年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2006年7月4日,世界銀行公布了2005年全球GDP排名情況,中國以2.229萬億美元的總量超過意大利和法國,並略微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2007年7月中旬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正以超過預期速度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總量又一舉超過日本,成為第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一信息於2011年2月14日被日本內閣公布的數據証實:日本2010年GDP為5.474萬億美元,中國同期名義GDP為5.879萬億美元。中國的發展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多機遇。這些年,無論是應對亞洲金融風暴,還是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無論是開放市場,還是全球治理,中國都著眼大局,盡其所能盡責任、盡義務,作出了重大貢獻。2012年,中國貿易總額超過38000億美元,成為全球貿易規模最大的國家。今后5年,中國還將進口10萬億美元左右的商品,對外投資將達到5000億美元。這一切必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因此,中國這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之和還要多的國家實現發展與穩定,是中國之福、世界之幸,帶給世界更多的是機遇,而決不是什麼威脅。

這個自信根在博採眾長的文化基因。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與世隔絕、封閉自守,都需要從其他民族文化中汲取養分。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經久不衰,就在於它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的傳統。從中華文化自身來看,本身就是一種由多民族、多地區共同締造,融多元於一體的文化,不僅包括漢族的文化,還包括其他幾十個民族的文化。從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關系來看,雖然我們也有過封閉時期,有過閉關鎖國、抱殘守缺的教訓,但在漫長的歷史上,開放包容始終是中華文化發展的主流。古代中國,就曾有過東漢至魏晉佛教傳入之后所引起的文化碰撞與爭鳴﹔近代以來到本世紀初,又有西學東漸激發起中國自身文化的蛻變而掀起社會文明進步的序幕﹔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又一輪西學東漸的熱潮更是激起和強化了中國的內在變革。在今天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以開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對待外來文化和新技術新知識,積極參與世界范圍的對話、交流與合作,大膽吸收借鑒一切有利於我國發展建設的有益經驗和優秀成果。同時,也要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所提倡的開放包容不是盲目崇外,學習借鑒也不是照抄照搬,是建立在有分析、有比較、有鑒別基礎上的辯証取舍。比如在金融改革領域,我們學習了很多西方的經驗,但對開放資本市場則採取了謹慎的態度,從而使我們成功避免了后來席卷世界的金融海嘯。而俄羅期全搬照抄哈佛教授設計的“休克療法”在全國急速推行,給國家帶來深重災難。因此,我們這種實事求是的“拿來主義”,越來越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這也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需要我們繼續堅持、牢牢把握,將國家的命運操縱在自己手中,在推進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這個自信基於講信修睦的和平傳統。中華民族自古就認為世界應是一個和諧整體,“天人合一”、“以和為貴”、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念深深影響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成為重要的價值觀念。從強秦大修長城,到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再到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到“再過一萬年,我們也不會侵略別人”的主張,再到“和諧世界”被廣泛認同,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崇尚親仁善鄰、主張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諧的精神境界和博大胸懷。孫中山先生對此有著透徹的描述,他指出:“講到中國固有的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先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和平。”他還作了一個生動的比較,說“比方從前的高麗,名義上是中國的藩屬,實在是一個獨立國家。中國強了幾千年而高麗猶在,日本強了不過20年便把高麗滅了。中國人幾千年酷愛和平,都是出於天性。”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也有相同的認識,他在《展望21世紀》一書中預言:世界統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之路。估計世界的統一將在和平中實現。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備的就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因此,中華民族以愛己之心愛人,尊重不同文化、不同觀念,注重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對外待之以禮,實行睦近交遠,展現的是“高尚”、“文明”、“慈善”的外在形象,這也使得中國夢變得更為陽光而有力量。

(作者為山東省委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