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當代世界大事概覽(2012)》代前言
盤點世界大事 縱覽全球風雲(2012年 政治領域)
於洪君
2013年06月13日11:22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自2011年起,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每年編寫一部關於年度國際形勢的大事概覽。通過按月系統梳理和總結當年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及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所發生的重要國際大事,精心擷其要者,以條目形式進行歸納和介紹,旨在以簡馭繁,展示國際風雲變幻的宏大氣象,並試圖揭示其中折射出的一些具根本性的重要動向和特征。

通過本書所匯總的大事,可以看到,2012年是一個既不平靜也不平凡的年份。我們可從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文化、科技等諸多視角進行觀察和認識把握。

政治領域,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總體和平穩定、局部動蕩沖突的特點比較突出,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加速調整變革

第一,舉世關注的看點是全球“超級選舉年”。從2012年2月也門大選“鳴鑼開場”,到12月日本、韓國、加納等國議會和總統選舉的“收官之作”,共有數十個國家及地區輪番上演權力更迭大戲。這一道貫穿全年的選舉政治“風景線”,也成為本書聚焦的國際政治大事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接連不斷的選舉主要可分成四種情形。第一類是安理會“五常”中四大國“競相換屆”,牽動全球戰略形勢的敏感神經。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后選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美國總統奧巴馬守擂成功將再戰四年。俄羅斯“梅普組合”平穩易位,普京第三度入主克裡姆林宮。法國社會黨人奧朗德取代薩科齊就任總統,打破右翼執政17年的政治格局。第二類是阿拉伯世界中“變天”國家的政治重建。如穆斯林兄弟會領導人穆爾西贏得埃及總統選舉,伊斯蘭勢力順勢崛起,埃及新政權與世俗政治力量關系緊張,引發嚴重國內危機。也門、利比亞分別舉行了總統和國民議會選舉,但局勢仍未穩定,重建之路困難重重,有關和平、安全、經濟和民主的夢想要照進現實,仍需很大努力。此外,敘利亞在頒布新憲法后迎來近50年來首次多黨民主選舉,但未改變國內危機惡化的趨勢。值得指出的是,上述選舉既是有關國家各派政治力量爭奪國家發展方向主導權的斗爭,也有地區政治博弈和大國戰略角力等因素交織其間。第三類是歐元區國家。歐債危機烏雲壓頂,深刻影響西班牙、冰島、希臘、荷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等多國選舉政治生態。危機不僅成為有關國家選舉中最受關注的議題,選舉結果往往又直接對危機演進方向和速度產生影響。第四類是其他一些地區重點國家。如,日本自民黨時隔3年多重新奪回政權,曾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將東山再起。但自民黨卷土重來后時過境遷,面對諸多棘手內政外交議題,政策走向令人關注。韓國5年一次的總統選舉恰逢4年一次的國會選舉,前總統朴正熙之女朴槿惠成為韓國首位女總統。韓國總統選舉結果不僅關系韓國內政,更關系到朝鮮半島安全形勢,乃至周邊大國的東北亞外交政策。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第四度“坐庄”,但其健康狀況牽動政局,能否如期就職已成懸念。查氏本人的命運不僅關系到委內瑞拉的未來,也關系到南美左翼復興運動的前景。曾經連續執政71年后失掉政權的墨西哥革命制度黨贏得總統、議會和地方選舉,再次全面執掌國家權力。此外,各國上演的選舉“浮世繪”還從整體上給人以一種突出印象,即受大選年特殊生態的影響和刺激,國際關系“內政化”特點明顯,“爭選票”、“比強硬”成為一些國家的選舉主軸,對外摩擦和沖突的一面有所增加。

第二,大國內政外交展現新動向,大國關系經歷新一輪調整互動。作為國際政治舞台上當仁不讓的主角,大國的一舉一動通常總在“聚光燈”下受到細致入微的檢視。本書通過鎖定這一特別線索,以收“綱舉目張”之效為目標,力求增強對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發展中一些格局性和趨勢性變化的認識和把握。此處僅以美國、俄羅斯、法國的情況簡要說明。美國奧巴馬政府主要著眼於競選連任,以提振國內經濟,增加就業,促進社會公平為重點,積極施政,對外政策在以“求穩防亂”為主的同時,對其外交資源和戰略力量部署不遺余力地進行了進一步的結構性精簡、整合和優化,從而確保其在一個新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全方位進取勢頭,完善其全球戰略布局,更好地服務其保証自身超強地位的長遠既定目標。在大國關系方面,鞏固美歐關系的同時,繼續以兩手對俄,對華關系領域,雖有選舉期間兩黨候選人競相“敲打中國”的喧囂,實際對華政策在選后有待回歸現實。俄羅斯繼續在復興“大國夢”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堅持推進經濟現代化,提出“加速發展”戰略,欲在2—3年后步入世界前五大經濟體行列,成功入世和外交進一步“向東轉”為其“強國復興”戰略注入新動力﹔在對反對派活動加以管控、確保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政黨政治步入活躍期,同時強調人民有權選擇“俄式民主”,並打造重拳治腐的“亮點”﹔對外則繼續展現強硬立場應對西方挑戰和威脅,作為推動國際戰略格局多極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積極發揮作用。法國總統奧朗德上台后,主張在推行緊縮政策的同時,設法刺激經濟增長,並從傳統的社會黨理念出發強調社會公平和社會財富再分配,但在現實中難以推動深入的經濟社會改革,施政成果有限﹔對外領域,重視維護法、德兩國交錯共生的軸心關系,在歐債治理問題上加強與德國溝通,協調立場,但由於國家利益的不同以及執政理念的差異,雙方對一些關鍵性的治理舉措以及歐洲一體化進程態度迥異,分歧難消。

第三,國際力量對比在更深層面朝相對均衡方向轉化。美、歐、日等西方大國,經濟脫困依舊乏力,對國際事務掌控力下降。新興大國遭遇“成長的煩惱”,但發展潛能仍在釋放,整體保持崛起勢頭。新興經濟體推動二十國集團和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圍繞促進全球經濟增長與就業、加強國際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推動發展等議題,達成積極共識,取得切實成果。尤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新興經濟體在二十國集團洛斯卡沃斯峰會上以積極、負責任姿態作出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的決定,使后者可用於成員國救助的新增資源達到4560億美元,明顯加固了全球金融防火牆。相形之下,美西方主導的八國集團地位下降,在解決全球重大問題上明顯力不從心,凸顯在新的世界秩序下,沒有新興國家參與,八國集團已難以應對全球重大經濟和政治挑戰。

第四,各主要力量圍繞地緣利益、戰略空間等的博弈更趨激烈。各國紛紛加大對亞太、中東、中亞等重點地域以及發展空間、理念規則等重點領域的關注和投入。在中東,在地區亂局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已進入動蕩與變革交織的關鍵時期。針對敘利亞危機,美、俄著眼於各自戰略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展開正面較量,以期掌握引導地區格局演變,塑造秩序轉型進程的主導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埃及等地區主要力量也圍繞爭奪地區主導權展開激烈競逐,推動地區格局新一輪調整。在亞太,美、俄在經濟和安全上對該地區的戰略關切均與日俱增,雙方均積極融入亞太經濟合作,並參加了探討亞太安全問題的多邊機制。比較來說,美國“深耕細作”持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先發優勢明顯自不待言。俄羅斯也不甘落后,急起直追,提升亞太在其外交全局中的地位,確定融入亞太經濟新目標。設立遠東地區發展部,充分體現了俄羅斯以遠東為前沿和平台融入亞太的決心,年內更抓住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契機,趕搭亞太經濟發展快車,為加速俄羅斯國內現代化和創新發展,尤其是振興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服務。“大中亞地區”也成為美、俄競爭的“角力場”。普京復任總統后,將推動歐亞一體化和擴大在獨聯體國家影響、削弱西方在本地區影響力作為對外政治經濟的關鍵任務,對獨聯體國家掀起新一輪外交攻勢,加大對其經濟援助規模,同時強化在中亞軍事存在,進一步拉緊和深化與相關國家的戰略伙伴關系。對於上述俄羅斯傳統勢力范圍,美國以北約為抓手,加大經營力度,進取姿態明顯,尤其是著眼於阿富汗撤軍后的地區軍事存在和軍事部署調整等重大問題,欲謀求更大戰略空間和更有利地緣利益。奧巴馬親訪阿富汗,將阿富汗定位為“重要非北約盟國”,與之結成“持久戰略伙伴關系”,主導北約對阿富汗“轉移安全責任”,為未來更深入和大規模介入中亞事務,長久持續地影響歐亞大陸核心板塊安全穩定打入“楔子”。北約還以加快伙伴關系網絡構建為名,首次拉攏邀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參加芝加哥峰會。

第五,國際治理中地區化集團化趨勢更加突出,區域一體化建設續有進展。2012年,就全球層面來看,由於各方利益差異深刻、協調難度增大導致國際治理有效性仍在下降,在此背景下,以議題式、共識式聯盟為主的地區主義進一步興起。先以全球貿易和投資最為集中和活躍的亞太地區為例,有關國家在東盟和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就2013年啟動東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和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達成一致,表明亞洲地區自貿圈建設開始提速,也給東亞經濟合作帶來新機遇。在歐洲,歐債危機倒逼歐洲加快改革的步伐,催生歐盟內部格局深刻演變,各國維系並推進一體化的共識增強。從銀行業聯盟到財政整合再到政治聯盟的一體化重建脈絡逐步顯現,成員國向歐盟機構讓渡主權的步伐加快,走向一個“超級大聯盟”的一體化進程在逆境中繼續前行。非洲和美洲的地區組織在協調統一立場、促進經濟發展及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等方面,表現尤為搶眼。西共體在馬裡和幾內亞比紹軍事政變后,第一時間介入,通過積極的外交和軍事努力協助解決危機。英、阿馬島爭端升溫之際,美洲玻利瓦爾聯盟峰會一致表示支持阿根廷。厄瓜多爾政府給予“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政治庇護引發與英國的外交危機,美洲玻利瓦爾聯盟、南美洲國家聯盟、美洲國家組織外長會議等均給予厄瓜多爾堅定聲援。西共體、南共市、南美洲國家聯盟、非洲聯盟等還致力於促進馬達加斯加和巴拉圭的政治危機以及南北蘇丹、津巴布韋、剛果(金)東部地區沖突等一些地區熱點問題的調停和最終解決。此外,圍繞解決地區糧食危機、消除貧困和技術鴻溝、應對自然災害及安全合作、促進區內貿易和一體化等議題,相關地區組織進行會商,取得積極成果。

(此文作者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兼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黨建讀物出版社)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