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當代世界大事概覽(2012)》代前言
盤點世界大事 縱覽全球風雲(2012年 經濟領域)
於洪君
2013年06月13日11:15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自2011年起,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每年編寫一部關於年度國際形勢的大事概覽。通過按月系統梳理和總結當年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及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所發生的重要國際大事,精心擷其要者,以條目形式進行歸納和介紹,旨在以簡馭繁,展示國際風雲變幻的宏大氣象,並試圖揭示其中折射出的一些具根本性的重要動向和特征。

通過本書所匯總的大事,可以看到,2012年是一個既不平靜也不平凡的年份。我們可從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文化、科技等諸多視角進行觀察和認識把握。

經濟領域,穩增長、促復蘇任重道遠,國際經濟環境仍然嚴峻,復蘇進程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

一直以來,經濟形勢既是影響國際形勢發展演變的一個決定因素,其本身也始終構成反映國際形勢全貌的一個重要部分。伴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從爆發到波及全球,經濟在世界全局中的地位愈加凸顯。本書所收國際大事中,經濟也是一個重點領域,這其中既涉及由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體制定和出台的重要經濟戰略和政策、現實經濟運行表現及其對於政治、社會等其他領域的輻射影響,也納入了各重要國際機構從相關國家、地區和全球層面對世界經濟所作預期等。可以看到,就整體而言,面對經濟危機,努力探索破解和治理之道,尋求重振路徑和動力,仍是主導世界經濟發展前進的主流。就全球而言,2012年各國經濟復蘇遭遇“整體減速”, 具體到各主要經濟體的情形,則可以說是發展各有難處,“冷暖自知”。

從美國的情況來看,經濟溫和復蘇,在發達經濟陣營算是相對的亮點。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已連續13個季度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美國經濟2012年增長22%,高於2011年的18%。失業率有所下降,從年初的83%降至11月的77%,為2008年12月以來最低。個人消費回暖,農業、制造業和房地產等傳統產業仍是經濟復蘇主要推動力,金融業改革成效明顯。不過,美國經濟復蘇的基礎尚未穩固,未來經濟要快速走出陰影仍面臨債務負擔沉重、“財政懸崖”迫近或致經濟重陷衰退的挑戰。至於日本,在外貿環境惡化和對華關系緊張的影響下,經濟自2012年第二季度起再陷衰退。日本目前累積的政府債務已經高達GDP的230%。

從歐洲的情況來看,歐元區危機仍為“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總的來說,危機在2012年持續蔓延深化,治理初見成效,但短期內仍難見擺脫危機的曙光。危機在各國和歐元區層面發展演變,有關各方相應的治理應對舉措等,都是2012年世界經濟舞台上的“重頭戲”,本書通過相當篇幅和筆墨詳盡展現。具體可以看到,從年初到年尾,一路走來,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重債國險情不斷。希臘一直籠罩在可能因債務違約退出歐元區進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隱憂當中。西班牙銀行業危機進一步惡化,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塞浦路斯成為繼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歐元區第五個申救國。另外,也能看到,2012年歐債治理致力於標本兼治,力度明顯增強。年內,多次召開歐盟領導人峰會、歐元區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先后克服巨大分歧和重重困難,通過了多項重量級舉措。包括歐盟25國締結財政契約,歐洲央行承諾採取一切行動捍衛歐元區,先后出台第二次長期再融資操作和“直接貨幣交易計劃”無限量回購歐元區國債,歐洲穩定機制正式啟動,歐元區實施以歐洲央行為核心的單一金融監管機制等。上述舉措互為補充,形成合力,歐債治理初見成效。不過,歐元區“解體”風險雖暫時化解,但歐債危機“急症雖緩,頑症難除”,且出現長期化、復雜化、政治化趨勢。各國尚未找到緊縮與增長之間的平衡點,債務國與債權國之間經濟分化仍在拉大,重債國經濟造血功能不見起色,且歐元區外圍國家經濟疲弱有向核心國家蔓延之勢。此外,歐盟內部由於債務危機不斷加劇,造成社會動蕩,失業率居高不下。歐元區失業率2012年10月創下117%的歷史新高,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39%。國內失業率高企還導致各國右翼勢力抬頭,種族矛盾上升。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頻現沖突,一些國家對歐盟的分離主義傾向和國內的分裂主義傾向顯現。歸結而言,歐債危機在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仍存在不少變數,經濟規模較大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漸成危機新焦點。意大利總理蒙蒂歲末之際突然辭職,令歐元區危機治理前景再生變數。

從金磚國家等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情況來看,由於受發達經濟體狀況不佳拖累,均面臨外部需求萎縮、內部通脹加劇等嚴峻挑戰,經濟增速普遍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2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2年,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南非和巴西在內的主要新興經濟體整體增速將降至53%,低於2011年的63%。其中,除中國外,俄羅斯成功保持了較快的經濟增速,發展態勢良好。1—10月,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7%,盡管低於2011年43%的增幅,但考慮到世界經濟復蘇不振,仍屬比較亮麗的成績。在其他宏觀經濟數據方面,俄羅斯前10個月外貿順差達1646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4%,工業生產同比增長27%,居民工資和退休金均實現增長,而失業率出現下降,截至11月底,從2012年年初的66%降至54%。相形之下,“金磚五國”中其他國家的經濟形勢則顯得更嚴峻些。受制於重大改革停滯不前、反腐敗未見明顯成效、長期忽視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國內利益集團和保護主義影響外資進入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相互牽制嚴重制約經濟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傷”影響,印度財政部12月公布官方預測數據稱,印度2012—2013財政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8%,為10年來增長率最低的一年。南非在2012年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和戰略規劃,針對減貧、縮小不平等和擴大就業等目標出台了未來20年《國家發展規劃》及未來3年《工業政策行動計劃》等,相關舉措取得一些積極進展,不過鑒於經濟增長面臨的困難增多,2012年經濟增速預計為25%,低於2011年的31%。此外,巴西中央銀行年末也將本國2012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而兩年前巴西還是全球經濟增長最為快速的國家之一。盡管如此,與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相比,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通過深化合作,進一步刺激內需和拓展市場,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更有望尋找到新的發展機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源泉。就此意義而言,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仍是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從全球經濟治理的角度來看,在經濟大環境趨冷背景下,各國關於緊縮與增長的治理理念之爭更加突出。歐、美、日、英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均出台了新的寬鬆貨幣政策,新興經濟體被迫跟進,全球已步入新一輪量化寬鬆時代。還要看到,鑒於各國在危機背景下內顧和政治極化傾向上升的現實,二十國集團等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凝聚共識、協調政策、強化合作的難度增大,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停滯不前。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明顯增多,發達國家對新興經濟體的貿易保護從低端制造擴展到光伏和通信等高端行業,力度空前﹔由於經濟結構具有同質性,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救濟案例也有所上升。未來,建立一個開放、可預測、有規則可循的、透明的多邊貿易體系,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就業和發展任重道遠。

(此文作者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兼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黨建讀物出版社)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