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導夏學鑾:人人都是“夢之隊”的一員
2013年06月09日13:50   來源:重慶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個人簡介 夏學鑾,當代民政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馬裡蘭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心理學、群體動力學、社會政策與社會保障學等。主要著作包括《整合社會心理學》、《轉型期的中國人》、《中國社區建設:理論政策實踐》等。

核心觀點

“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夢,而“幸福”,則成為人民夢現實的檢驗標准。

“中國夢”最大限度地兼顧和包容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地將人民自身利益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凝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人人都是“夢之隊”的一員

重慶日報:從當前的社會反響來看,“中國夢”不僅僅是個政治話題,而是一個人人關注、思考和熱議的大眾話題。您認為,產生這樣效果的原因是什麼?

夏學鑾:“中國夢”之所以能在各個階層引起強烈反響,其根本原因在於人們從“中國夢”裡,看到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人民願意去思考,去討論,並願意為之而奮斗。這也印証了一點,“中國夢”歸根結底還是人民的夢。

人民群眾對自己利益的追求,是創造歷史的強大動力。“中國夢”在描繪國家強盛時,加入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描述民族復興時,加入了“人民幸福”這一元素。從設計上,“中國夢”就最大限度地兼顧和包容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地將人民自身利益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凝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人人都是“夢之隊”的一員,這種設計極具科學性和預見性。

重慶日報:正如您所言,“中國夢”歸根結底還是“人民夢”。那麼,“人民夢”包括哪些?

夏學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的夢,其實就是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這個要求很普通,但又關乎民之本、國之本。

重慶日報:事實上,我們老百姓現在已經有了做夢的資本,有了圓夢的土壤。

夏學鑾:是的。縱觀歷史,在物質匱乏,經濟閉塞,思想固化的年代,雖然我們也在談強國夢,也在為民族復興而奮斗,但當時我們就以當“革命的磚頭”、“社會事業的螺絲釘”為榮,哪裡需要去哪裡,根本沒有為自己做夢的空間和條件。

建國60多年中,中國農業稅成為歷史,義務教育全免費,日漸公開透明的民主政治,覆蓋13億人的社保體系……當下的中國,讓更多人看到上升機會,有了更多成功路徑以及更多表達渠道,宏大的國家夢正日益演繹為個人夢。

如今,老百姓開始規劃自己的生活方式,並為自己的理想生活狀態提出了各種要求。每一個要求都說明,我們的老百姓已經走在逐夢的路上了。

在當前社會,人們始終忙碌,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卻始終難以感到滿足和幸福。導致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核心價值觀的缺位,即“價值懸空”

重慶日報:將“中國夢”落腳在“人民幸福”上,看上去也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卻很困難。甚至“幸福”二字,在某種程度上都被看作是稀缺資源。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夏學鑾:人民幸福是人人圓夢的檢驗標准。當前“幸福”之所以成為稀缺資源,並不是獲得幸福不容易,而是因為浮躁,一開始,多數人對幸福的界定就是模糊的,導致在規劃人生道路時就出現了一定偏差。因而,始終感覺到壓抑和不滿,難以獲得幸福。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有一個學生在某大學當教授,看似光鮮,但他每次見到我都在抱怨,說自己現在過得很累。

其實,他的人生從上學開始就一步步深陷泥潭。為什麼讀書?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為什麼大學選擇文學系?因為大學調劑;為什麼當大學老師?因為工作還挺體面,收入也不錯;為什麼升教授?因為各方面待遇都能提高。

現在,他對工作感到厭倦,對學術研究感到苦惱,唯一值得高興的,就是較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但怎麼也幸福不起來。

在當前社會,類似的例子普遍存在。人們始終忙碌,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就,卻始終難以感到滿足和幸福。

重慶日報:這是典型的社會病。在您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夏學鑾:導致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核心價值觀的缺位。用一個學術詞匯歸納,就叫做“價值懸空”。

在“價值懸空”的社會中,人們難以從精神生活中尋求到寄托,物質生活,便順理成章成為其成就感和滿足感的寄托方式。所以,有車、有房、有錢成了多數人眼中的“幸福”。而這樣的價值觀,使得整個社會陷入更深的浮躁,追夢的方向出現了偏差,“圓夢”之路肯定就更艱難了。

重慶日報:事實上,中國一直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我們稱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夏學鑾:是的。但這個核心價值觀在內容表述上太過於理論化,比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表達方式,離市民生活太遠,實在難以普及和吸收。

如今,中央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並採取一定行動,用更容易讓民眾接受的方式,去宣揚和傳播核心價值觀。比如去年央視就搞了一檔節目,叫《你幸福嗎》,讓各個階層的人來談幸福是什麼,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矯正幸福觀念、重拾核心價值觀的信號。這對於實現“中國夢”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人民夢”的實現不僅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幸福,同時也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要實現“人民夢”,務必要做到“兩個給力”

重慶日報:要真正實現“人民夢”,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夏學鑾:“人民夢”的實現不僅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幸福,同時也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要實現“人民夢”,務必要做到“兩個給力”。

首先,實現夢想,每個人都必須給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異想天開,坐享其成。

具體來看,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設定目標,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幸福。另一方面,要牢記“實干興邦”的訓示,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追求幸福。公交司機開好每一趟車、老師上好每一堂課、快遞員負責地遞出每一份快件、社區志願者清掃每一塊街面……無論是實現個人價值,還是凝聚社會精神力量,都需要我們腳踏實地,認真負責,辛勤付出。

此外,政府在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方面也需給力。

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人們有著這樣那樣的焦慮:比如現階段,城鎮居民期望房價回歸合理水平;農民工期待縮小城鄉差距,打破一些制度壁壘,生活中不再有留守之痛、空巢之殤;鄉村孩子希望上學之路不再遙遠,家附近就有好學校;工薪階層期盼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毋庸置疑,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國人的幸福感,成為“人民夢”的絆腳石,更重要的是,這些問題並非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可以解決。

為此,黨的十八大報告專門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這些目標和舉措的明確,對“人民夢”的階段性特征作出了更為清晰的描繪,進一步豐富了人民夢的內涵,也將為人民夢的實現,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周季鋼 陽炆杉)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