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創新托起“中國夢”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社總編輯 常青
2013年06月05日09:16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愛國,我們有深厚的歷史基因、民族傳統和現實土壤。

創新,我們又處在什麼樣的歷史方位和現實緯度上呢?

上個世紀,世界重大發明18項,其中美國人完成9項,英國人4項,前蘇聯3項,德國人1項,隻有基因圖譜排序吸收中國參加,但我們僅佔1%的工作量。

讓我們看看“李約瑟難題”:“為什麼直到中世紀中國還比歐洲先進,而近代科學和科學革命隻產生在歐洲呢?”

讓我們再看看“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發明創造的杰出人才?”

讓我們再看看“岳南疑惑”:“蔡元培、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錢鐘書……,為何大師之后再無大師?”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推動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

面對這一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中國創新”是否是“中國精神”的一個“短板”?創新托起中國夢,還應該朝哪些方面努力?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帶著這些疑問和思考,本刊約請有關專家學者,圍繞“大學精神與中國創新”“基礎教育與中國創新”“傳承吸納與中國創新”“體制機制與中國創新”等,進行理論探討和闡釋,旨在進一步提出和發現問題,找尋創新不足,增強創新自覺,樹立創新自信,實現創新自強。

應該看到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新”早已邁出鏗鏹有力的步伐,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神九飛天、蛟龍入海、高鐵速度、國際超級計算機……創新中國的科技進步,令中華民族揚眉吐氣。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漢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選,創新中國的科技人物,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

當有人疑問“中國的喬布斯和斯蒂芬•霍金在哪裡?”時,驚回首,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上發現“或將引爆信息技術新革命”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當有人慨嘆“大師之后再無大師”時,驚回首,莫言走上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台。

當有人擔心“中國水土不養人”時,驚回首,美國媒體發出了“中國會否成為全球人才大熔爐”的憂慮。

當有人探究“中國科技何時發出耀眼之光”時,驚回首,《紐約時報》網站預言:中國在創新領域終將超過美國。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創新、創新、還是創新,讓我們用“創新”為“中國夢”插上騰飛的翅膀。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