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用“海洋夢”托起中國夢
鄧江年
2013年06月03日15:3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要實現“中國夢”,必先實現“海洋夢”。21世紀是海洋世紀,如何利用海洋關系到任何一個大國未來的興衰。面對陸地資源開發殆盡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仍處於待開發階段的海洋給人類以無限的想象,是人類未來的希望所在,也必將成為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建設海洋強國”,向海洋要資源、要增長、要空間、要環境、要財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我國在21世紀實現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勢必將是作為一個海洋大國和海洋強國的崛起與復興。

向海洋進軍是大國崛起的重要路徑

航海文明是與農耕文明、游牧文明並列的人類古代三大文明形態之一。自地理大發現以來,海洋一直都是大國更迭的主要舞台。先是重視航海的西班牙、葡萄牙崛起為世界大國,隨后是依靠龐大的商業船隊和海洋戰爭的勝利,荷蘭和英國先后成為全球海洋霸主,阿姆斯特丹和倫敦也先后成為世界中心城市。日本的崛起過程,與清政府的黃海海戰及與沙俄的馬島海戰兩場勝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依靠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從英國手中接過海洋霸棒,至今仍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21世紀以來,人類重新把目光聚焦到海洋,全球進入全面開發利用海洋的時代。社會生產和生活空間逐漸向海洋推進,海洋空間利用日益多樣化。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和外大陸架的劃定申請,200海裡經濟專屬區和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催動全球臨海各國掀起一場“海洋圈地”沖擊波,各國由陸地上的寸土必爭轉向海洋上的寸海必爭,全球約36%的公海變成沿海各國的專屬經濟區。海洋再次成為人類發展的焦點和全球的戰略爭奪點。

“海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海洋面積300多萬平方公裡,約為陸地總面積1/3。中華文明也從來不缺乏海洋基因,漢字“海”的拆字為“水是人類母親”,海上絲綢之路是全球文明聯系的重要紐帶。歷史上,中華民族的興衰與海洋休戚相關。建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開始加大對海洋的重視,但海洋強國之夢始終沒有實現。2012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為5萬億元,約為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而美國、日本等海洋強國則普遍在1/3左右。隨著我國大陸經濟資源和空間的萎縮以及環保約束的不斷加緊,向海洋進軍是必然選擇,300多萬平方公裡的藍色國土正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空間所在。隨著我國產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大幅上升。石油進口依存度由1994年的1.9%上升到2012年的58%。而我國僅南沙海域的石油資源量就有 351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8萬億到10萬億立方米,整個南沙海域所蘊藏的油氣資源至少值1萬億美元,可以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供應。

實施海洋大開發戰略,復興“海洋夢”

實施海洋大開發戰略,並上升為國家戰略,全力建設海洋強國。一是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在傳統海洋漁業、港口航運的基礎上,發展海洋油氣開採、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現代海洋服務業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使海洋經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活力源之一﹔二是依托海洋基礎設施建設、海島開發和圍填海等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進一步開拓新的投資和用地空間,破解當前普遍遇到的投資空間和土地空間不足的瓶頸問題,托起東部地區經濟的二次騰飛,並通過江海聯通,為內地經濟也注上海洋色彩,與西部大開發一起,形成“海陸開發,兩翼齊飛”的經濟大格局﹔三是大力發展海洋科技,夯實海洋經濟的技術厚度,搶佔未來海洋產業制高點,率先建設新型海洋城市和海洋產業園,集中應用推廣最新海洋科技成果﹔四是集中力量加快勘探和開發海洋油氣資源,並提升沿海地區的油氣煉化和精細加工能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穩定而安全的動力資源供應,降低油氣進口依存度﹔五是發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海洋,集約利用岸線資源,保護和修復海洋生態,建設沿海綠道系統,打造沿海立體藍色景觀,發展濱海旅游業﹔六是推進沿海城鎮化和海洋文化的宣傳,建設藍色村鎮,推動漁民上岸進城,建設海洋博物館,倡導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宣傳教育,提升全民海洋意識。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研究員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