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重要講話,激發了國人對“中國夢”無盡的憧憬,“中國夢”不僅成為普通民眾的一種希望和追求,而且日益成為中國人共同命運中凝聚起來的感情和力量。
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中國共產黨必須大力加強社會整合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和充分發揮黨的社會整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積極力量,匯聚各方智慧,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樹立以人為本的整合理念
面對轉型期社會多樣化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利益和矛盾沖突,中國能否在保持社會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保持社會政治的穩定,能否避免許多后發展國家在實現本國現代化過程中常見的“現代化斷裂”?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各種利益進行協調的制度建構和對社會與經濟生活進行的有效整合,而要有效地整合各種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首先必須有一種具有權威解釋力與涵蓋力的社會共同價值觀,才能有利於形成解決社會重大問題上的基本共識,達到整合各種利益要求,凝聚各種積極力量,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諧共處的局面。我們認為,支撐這種社會整合的基礎,就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共同價值觀。因為隻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確立人的主體地位,表現人的尊嚴,實現人的價值,體現人性關懷,發揚人文精神,才能保証人的和諧、自由、全面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社會整合理念,把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尺度、一種原則、一種要求,把它作為維護人的利益的一種需要、一種追求、一種目的,使其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發揮凝聚和整合作用。
建立多元柔性的整合模式
改革開放前,我們實行的是以政治型的社會整合為主要特征的剛性機械整合模式。改革開放后,隨著多元化社會逐步形成,應主動適應多元化社會的要求,在社會整合類型上,從一元的先賦型與政治型整合轉變為多元的契約型整合,有效協調道德、組織、制度三種整合力量,努力實現三者的良性互動,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實現制度化建設與意識形態整合並重﹔在社會整合強度上,要由傳統的一元的剛性的機械整合轉變為多元的柔性的有機整合,以便把全社會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意志整合起來,造就中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穩定局面和盡可能廣泛的執政基礎。
完善以利益為核心的整合機制
改革是一種利益調整,必然會出現改革的受益者和利益的受損者,處理好改革中的利益關系,化解利益矛盾是我黨提高社會整合能力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課題。我們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利益整合機制,並在利益整合中實現社會公平,才能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匯聚各方力量。首先,要以實現利益共同體為目標,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在推進改革時,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並切實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使各個社會階層、各個成員都能根據各自的貢獻和基本需求,共享經濟發展、社會改革的成果。其次,要以實現社會公正為目標,調整社會利益分配關系。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競爭的活力與效率,又要有效地促進社會公平,既要從發展理念調整社會政策,又要從黨的組織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做到效率與公平完美統一,實現社會有效整合。最后,要以促進社會穩定為目標,疏通社會利益表達渠道。不僅要通過構架新的社會利益協調機制,使問題和沖突能夠以制度化的方式被容納和化解,更要建立更加暢通、更加多樣化的反映訴求和進行政治參與的渠道。對通過各種渠道反映上來的社情民意,應定期進行綜合性分析和研究,及時了解和把握社會熱點問題,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增強工作主動性和針對性。
作者系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