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老子如何扑點球
李思輝
2013年06月03日15:08   來源:湖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秉持民本立場,讓一切都為“和平、發展、富民、安邦”讓路,就是善治。

以色列經濟學家阿扎爾和他的研究小組通過計算發現,如果一個足球守門員呆在中路不動,扑住點球的概率為33.3%,扑向左右兩側的概率分別隻有14.2%和12.6%。而現實中,門將老老實實守在中路的情況卻隻有6.3%。

阿扎爾的理論証明了行為經濟學的一件事:當經濟不景氣時,政府就特別想干點什麼,哪怕風險比可能的回報更高。若無力回天,至少可以說我們已經盡力了。而如果他們選擇不作為就難逃公眾指責,被認為“什麼都沒有干”。為避免“看起來象個豬頭”,於是,很多人在根本沒看清球向哪個方向飛來時,就把笨重的身軀朝某個方向扑了過去。

這個扑點球的理論與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有某種契合之處。如果老子是足球教練,他或許也會主張守門員扑點球時首先固守中路不動。

老子哲學中的民生觀主要表現在其鮮明的民本立場上——始終站在老百姓的立場看問題,感民生之疾苦,憐百姓之多艱。因此,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是“無為而治”。無為就是與民休息、不折騰,不追求酒池肉林的奢華,不勞役百姓,以無為實現無所不為。戰事遠去、平靜營生、安居樂業、民安國泰,這不正是尋常百姓最高的追求、最大的幸福麼?這種體恤百姓的民生主張,在分合變幻的春秋戰國,尤顯珍貴。

不過,從歷史的縱深角度來看,一個時代的追求和幸福、時間與精力總量大概也是守恆的。“無為而治”的民生主張之伸張,往往對應著統治者宏大的個人夢想的大量讓渡——民生訴求與頂層構想很容易發生沖突。一部中國古代史,因為帝王將相們喜功好為而造成勞民傷財、甚至國破家亡的慘劇,可謂不絕如縷。

“無為而治”的老子哲學固然反對好大喜功、妄為傷民,但並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什麼都不為。其本質是: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該動時還是要動,該為時還是要為。阿扎爾的理論也指出,如果門將總是呆在中路,點球手們就會毫不遲疑地改變他們的戰術和靶心。因此,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

依筆者之見,“無為而治”一詞屬偏正結構。“治”是核心和根本,“無為”是態度與方法。老子真正主張的是“有為而有不為”、“為而無不為”、“無為方有為”。換言之,社會治理者當站在民生立場,按照規律辦事,不折騰、不僭越。過去有觀點認為這是消極的“被動論”。今日觀之,其實不然。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與天斗與地斗”,不過是英雄主義的成功哲學。順應自然規律,護佑生存環境、呵護生態平衡才是科學之道﹔科學界定政府與市場的權力邊界,順應經濟規律、市場規律、發展規律才更靠譜……凡此種種,都是無為而治的現實指向。

數千載歲月雨打風吹去。“無為而治”也好,“有為而治”也罷,但凡能秉持民本立場,努力使“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讓一切都為“和平、發展、富民、安邦”讓路,就是善治。

(作者系本報評論員)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