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永遠把人民群眾放在第一位
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2013年06月01日11:44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著一幅寫著紅軍“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包袱皮。新華社發

重視群眾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十分善於做好群眾工作,贏得人民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衷心擁護,取得中國革命勝利。歷史是一面鏡子,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如何把黨在歷史上尤其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當做一面鏡子來“正”我們今天開展群眾工作的“衣冠”,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做好群眾工作必須真心信仰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和態度。我們黨在誕生之日起,就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堅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為紅軍提出了“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三項紀律,以及“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六項注意。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核心,就是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根本態度,充分體現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1934年,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指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隻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后來他又作出“兵民是勝利之本”的論斷,奠定了我們黨依靠群眾打勝仗的理論基礎。我們黨在艱難困苦的革命戰爭年代,從實踐到理論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第一位,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生動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至上的觀點。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往往從官本位出發,不注重體察民情、不善於尊重民意、不能夠珍惜民力,一定程度上造成黨群、干群關系的緊張。習近平同志指出,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扎實做好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工作,不斷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因此,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首要的是確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根本態度,把人民群眾看做“銅牆鐵壁”,真正相信和依靠群眾的力量﹔把人民群眾看做“眼睛”,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群眾﹔把人民群眾看做“上帝”,全心全意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把人民群眾看做“土地”,深入到群眾中去生根發芽﹔把人民群眾看做當做“水”,與人民群眾保持魚水關系,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民生是大計,做好群眾工作必須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憂患,切實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馬克思說過,人們所奮斗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會使自己出丑。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總是從解決人民群眾利益問題入手,引導群眾認識自己利益,自己解放自己。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因為土地是農民最大的利益,一旦獲得土地,為了保護勝利果實,可以不惜犧牲生命跟著共產黨走。抗日戰爭時期,提出支援前線、保衛家鄉的口號。因為許多家庭都受過日本鬼子的禍害,既有國恨也有家仇,提出這個口號后,群眾就願意跟著共產黨走。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明確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群眾利益無小事,事事牽著民心民意。解決好最關心、最突出、最現實的實際問題,是一種愛民的境界,是一份歷史責任,是一項政治任務。現在,有的領導干部在對待群眾利益上,背離了黨的宗旨,有的對群眾中復雜多端的問題既不調查,也不研究,空談依靠群眾,卻不肯關心群眾疾苦,甚至借口為了長遠利益、全局利益,犧牲群眾直接利益,以“拖”“躲”“捂”“推”對待群眾。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就要做到直面群眾訴求“耐心地聽、認真地記、忠實地辦”。耐心地聽,就是要認真地、誠懇地傾聽群眾呼聲,收集真實全面的社情民意﹔認真地記,就是要把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反映的困難和問題作好詳細、全面的記錄﹔忠實地辦,就是要帶著感情愛心,真正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記在心上,扎實解決問題。要注重滿足人民群眾緊迫利益、身邊利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以利益為抓手引導群眾認識自己利益,實現黨的主張。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做好群眾工作必須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人民群眾自己教育和提高自己。革命戰爭年代,對於如何贏得群眾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擁護這個問題,我們黨不是搞命令主義,而是採用啟發覺悟,思想疏導的辦法。1927年11月,毛澤東在江西寧岡縣礱市總結紅軍攻打茶陵縣城戰斗經驗時,就把“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幫助群眾建立工農革命政權”作為黨和紅軍的三大任務之一,正式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群眾工作。1943年6月,他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部隊走到哪裡,標語就寫到哪裡,牆壁上、岩石上都留下紅軍的筆跡。部隊一住下,上到領袖,下到士兵,便開始向群眾宣傳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道理,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群眾對黨的政策有了了解,然后多數群眾都能高高興興地跟黨走。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我黨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奪取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現在,一些地方和領導干部在執行各項政策時,不善於採取說服教育的方法向群眾做宣傳解釋的工作,而喜歡搞命令主義、強迫執行,習慣簡單地使用“硬手段”去“整治”“維穩”,這很容易造成群眾的對立情緒,使矛盾復雜化、激化,甚至產生過激行為。因此,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就要認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順情緒,轉變觀念,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及早消除群眾中的消極情緒和矛盾激化的苗頭。

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群眾工作,黨員干部必須加強自我修養,努力把自己鍛造成為名副其實的“群眾領袖”。1942年,我們黨在晉西北干部會議上總結群眾運動經驗時指出,“真正鞏固的群眾運動,一定要有群眾的領袖”。我們黨創建之初,做群眾工作難度很大,那時環境比較惡劣,做群眾工作大多是靠共產黨和革命軍人的個人魅力來做的。為什麼革命戰爭年代做群眾工作的手段,遠沒有現在先進,環境條件更沒有現在好,但工作效果卻很好,就是因為我們黨員干部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樹立榜樣,他們模范地影響和帶動廣大人民群眾,成為廣大群眾的貼心人、主心骨。現在乘坐現代化交通工具便捷了,但和群眾的距離卻遠了﹔使用的通訊手段先進了,但和群眾的溝通卻少了。一些地方和部門作出的決策、制定的政策動機是好的,但由於過程不公開、方法不民主、程序不規范,導致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釀成群體性事件。因此,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黨員干部都要成為群眾貼心人,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改進工作方法,依靠個人能力與魅力而不僅僅是組織權力來贏得群眾、贏得人心。要做好表率,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干部首先要做到。要用尊重和寬容的心態對待群眾意見,按照毛澤東所要求的,“不要一聽到群眾議論,尤其是尖銳一點的議論,就去追查,就去立案,進行打擊壓制。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軟弱的表現,是神經衰弱的表現。我們共產黨人無論如何不要造成同群眾對立的局面。”要把自己擺在群眾中換位思考,多體諒百姓的處境,多想想百姓的難處,多幫助百姓出出主意,對群眾的意見、要求和呼聲,作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即使群眾的訴求不盡合理,也不能簡單地視為不講理。隻要付諸一片真情實意,就會贏得民心。

(執筆:劉茂杰、吳志忠)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