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需要各行各業奮發圖強。統計部門和統計工作者也應在提高統計能力、數據質量上下工夫,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
充分發揮統計信息的參謀功能。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奇跡。回首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歷程,統計信息的參謀作用功不可沒。無論是在鄉鎮企業蓬勃興起的改革開放初期,或是在治理整頓調整的改革發展中期,還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關頭,中國統計的一個個數據、一條條信息、一項項指標,准確及時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的宏觀經濟趨勢與走向,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正確決策、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對防止經濟大起大落、左右搖擺、來回折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參謀助手作用。中國經濟的發展進程、發展速度、發展質量、發展趨勢,都離不開准確及時客觀的統計信息。因此,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中國統計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必須肩負起時代的要求、歷史的責任,通過對經濟社會海量數據的生產、加工、整理與發布,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實現“中國夢”助力。
充分發揮統計分析的指導功能。實現“中國夢”,是一項浩繁的系統工程,就經濟而言,必須以一流的經濟實力、一流的經濟質量、一流的經濟結構和一流的經濟規模作基礎、作支撐。而經濟的質量、結構、效益等情況如何都要通過一個個數據、一項項指標作出分析與判斷。這些微觀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判斷,如同國家經濟這部機器復雜而巨大“儀表盤”上的一盞盞“儀表燈”,每時每刻都在顯示經濟運行的“溫度”、“高度”和“強度”。離開了它們,整部機器的運行就可能出問題。因此,實現“中國夢”,離不開統計部門科學地分析和把脈每個行業、每個部門、每個地區的經濟數據,使微觀數據與分析能客觀准確地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離不開統計部門敏銳捕捉和科學分析經濟社會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對策。
充分發揮統計監測的預警功能。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百年”目標中的第一個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這一目標,賦予了中國統計科學監測的時代重任,這就包括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監測,對經濟發展人口紅利變化的監測,對企業景氣的監測,對金融信貸風險與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的監測,對能源消耗與生態環境的監測,對城鄉居民收入消費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監測,對居民幸福感與社會安全感的監測,等等。通過統計實施科學有效的監測,進而反映動態變化、剖析結構特征、揭示內在本質、促進科學發展。實現“中國夢”離不開統計監測,而統計監測必須緊跟“中國夢”的時代步伐,適應“中國夢”的時代要求,更好地為實現“中國夢”服務。
充分發揮統計咨詢的服務功能。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黨政領導還是社會公眾,對統計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寄予了新的期待。充分發揮服務型統計的職能作用,尤其是優化統計信息咨詢服務質量,已經時不我待。各級統計部門和統計工作者必須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以過硬的本領為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統計信息咨詢服務,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省統計局巡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