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17日,人民大會堂。
新當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這是他第二次談“中國夢”。第一次,他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如今,“中國夢”挂滿了風帆,起航。
(2)夢想之旅,從來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風順。
英國學者安格斯·麥迪森在《世界經濟千年史》中估算,中國從公元1000年開始,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佔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然而,恰恰是如此富裕的“老大帝國”卻出人意料地以屈辱姿態進入近代。
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抗日戰爭……西方列強一次次憑借堅船利炮,踐踏神州大地、蹂躪華夏兒女,“天朝上國”不得不一步步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尷尬境地,中華民族不得不遭遇“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於是,仁人志士前赴后繼、矢志不渝追尋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之夢。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族獨立之夢才成為現實。僅實現這一個夢想,中華民族就耗費了100多年時光,留下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悲憤,發出了“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吶喊,付出了“春雲湛碧血,秋雨濕黃花”的犧牲。
(3)改革開放讓我們“富起來”,但“富強夢”仍在路上。
1978年,改革開放在神州大地漸次拉開大幕。經過30多年的篳路藍縷,中國的經濟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連續30多年保持近10%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30倍以上……
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國還有1.28億人處在貧困線以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均經濟總量排位靠后,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仍有差距﹔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醫療、生態環境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一些領域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
這些困難和問題,無疑是實現“富強夢”的攔路虎,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解決。更何況,在一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加起來還要多的國家,進行一場廣泛深刻的工業革命、技術革命、社會革命,走向民族復興,這不僅是中華民族未曾歷經的破天荒,也是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其實現難度可想而知、不言而喻。
(4)夢想曾如斯之遠,今日又如此之近。
自1840年鴉片戰爭始,中華民族就開始期盼偉大的民族復興。1902年,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描繪了他的夢想:“無端忽作太平夢,放眼昆侖絕頂來。”然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卻一度非常遙遠。上世紀初,愛國學子隻能空自發出“奧運三問”、進步青年隻能在小說中暢想中國舉辦萬國博覽會、革命先行者隻能在建國方略中規劃“進藏鐵路”。
有夢想就有希望。經過100多年的抗爭,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今天我們離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如此之近。奧運夢、世博夢、青藏鐵路夢都已成真,飛天夢、潛海夢、航母夢更把不可想象化為現實。10年間,我們構筑起一些西方國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網﹔20年裡,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超過70%的貢獻。
這一刻,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切近“中國夢”。
(5)“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
毛澤東同志說:“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不斷証明:依靠人民,事業就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不斷走向勝利﹔反之,遠離人民,事業必然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注定要以失敗告終。曾記得,淮海戰役上一望無際的手推車,把勝利“推”向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曾記得,安徽鳳陽小崗村18個鮮紅的手印,把改革的黃鐘大呂奏響。
同樣,實現“中國夢”也離不開人民的參與,離不開人民主體地位和作用的彰顯。從“宏大敘事”上說,“中國夢”是兩個百年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其實,這個“宏大敘事”的“中國夢”也是“具體而微”的個人夢,最終由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個體夢想匯聚而成。因此,全國上下必須緊密團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礡力量,把歷經苦難而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送達夢想彼岸。
(6)小河有水大河滿。隻有讓人民主動參與,隻有讓每個人的夢想都擁有廣闊的空間,“中國夢”才有牢固的根基和不竭的動力。
回望90多年中國共產黨的歷程,正是因為得到了人民的擁護支持、尊重了人民的首創精神、激發了人民的無窮力量,我們才在披荊斬棘的奮斗中開辟出一條生機勃勃的復興之路,書寫“中國故事”、創造“中國奇跡”。
未來,我們也必須讓生活在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夢想成真的機會、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才能夠創造出來。
(7)實現“中國夢”,要高揚“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改革精神。
改革是中國的最大紅利。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改革。依靠改革,我們實現了舉世罕見的經濟高速增長,成就了驚艷全球的“中國奇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我們依然沒有其他路徑可以選擇,唯有改革一途。
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當下的改革已大不同於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此前,阻力小、難度低的改革已經基本完成。時至今日,改革所處的階段是深化,面對的是難題,甚至痼疾,即所謂的“硬骨頭”。然而,恰恰是這些“硬骨頭”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躲不開、繞不過。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進入的是攻堅期和深水區。
與以前相比,攻堅期和深水區的改革,要觸動的是位於內核位置的思想觀念,是原有的利益格局,是利益既得者的利益。新當選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直言:“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因此,今天的改革需要更大的勇氣、耐心和智慧,需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精神,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以政府機構改革為例,其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而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是“放權”。放權,就需要政府部門以“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的態度面對陣痛,需要壯士斷腕般的決心,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8)追夢,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
鄧小平同志強調,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靠實干,我們把一個處在經濟崩潰邊緣的國家推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靠實干,我們改變了佔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命運﹔靠實干,我們日益接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夢想。
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實干﹔不干,一切理想、夢想都將難逃“黃粱一夢”的下場。但是,在堅持實干的基礎上,我們更要想深一層、想先一步,想清楚怎樣實干,以使實干見成效、見實效。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干還是“李縣長挖、張縣長填、王縣長來了不知怎麼圓”地干,抑或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地干?顯然,答案是后者。要做到這一點,不能沒有釘釘子的精神。
釘釘子,看似簡單,但倘想把釘子釘下去、釘牢固,就需要一下一下、對准目標地釘,就需要不屈不撓、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和擔當。否則,必然“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9)創新是撬動“中國夢”的杠杆。
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在通往“中國夢”的道路上,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具有獨特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自當不走西方老路,而必須自力更生闖新路。在能源消耗上,美國人均年消費石油22桶多,中國隻能在人均年消費石油兩桶多的情況下求發展﹔在人口流動上,歐洲19世紀向海外移民6000多萬,靠建立殖民地開疆拓土,而中國則要在自己的國土上解決農村人口轉移問題。
環顧國際,美國正大力實施國家創新戰略、歐盟積極推進“2020戰略”、日本確立“再生戰略”。對此,有人直呼“‘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分析這些國家的戰略舉措,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共同點,就是創新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從國內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從神九飛天到“蛟龍”探海、從高鐵飛馳到科技興農,一次次成功的背后支撐是創新。因為有了自主創新,一些優勢領域、關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因為有了自主創新,國家實力得到迅速提升,國際媒體驚嘆“創新勢頭在地理上正向東方轉移”。
走好創新之路,我們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宜妄自尊大,要用好國內國際兩種科技資源,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讓創造者有甜頭,讓創新企業有效益,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10)接力奮斗實現“中國夢”。
泱泱中華文明,歷五千年而不衰,靠的是什麼?巍巍中華民族,經不可計數之挫折而不息,靠的是什麼?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給出了非常有啟迪的答案:“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同人民一道頑強拼搏、接續奮斗的結果。”習近平同志在會見採訪十八大中外記者時說:“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放眼近代以來的170多年,正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始終堅持對於民族獨立的追求,中華民族才歷經苦難,走向輝煌﹔放眼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多年、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正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始終不忘對於國家富強的擔當,我們的國家才實現了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變革、經濟總量大幅躍升,億萬人民生活才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才大踏步向全面小康邁進。
實現“中國夢”,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不可能輕而易舉、一蹴而就。但越是困難,越是離夢想接近,就越需要我們勇敢地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像愚公一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地把擋在面前的大山搬移,實現理想。
(11)在黨的引領下圓夢。
追求夢想,離不開正確的方向﹔接力奮斗,離不開引領的力量。回顧過去90余年的發展進步,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辦好中國的事情,實現“中國夢”,關鍵在黨。
1921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第二件是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第三件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中的每一件都足以彪炳史冊,中國共產黨杰出的領導能力在其中彰顯無遺,贏得了舉國、舉世公認。
當然,面對已經深刻變化的世情、國情和黨情,每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需要堅定理想信念、與時俱進,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使8200多萬名黨員成為8200多萬個先鋒模范,使40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成為400多萬個堅強的戰斗堡壘。唯其如此,中國共產黨才能進一步贏得人民的信任、擁戴和期許,引領他們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2)夢想張開了翅膀,飛翔。
有人說,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標志之一,就是她擁有超強的造夢、圓夢的自信和能力。
站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潮頭,幾代中國人魂牽夢縈、億萬中華兒女心結所系的“中國夢”,終於不再是空中樓閣,而如地平線上跳動著的朝陽,閃耀噴薄。
此時此刻,我們更要振奮精神、凝聚力量,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
來源:前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