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中國道路中國夢:誰來呵護“沒有根的夢想”
孫  恆
2013年04月26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環繁華了,就搬到四環﹔四環繁華了,就搬到五環、六環。如果說有什麼夢想,很多工友的希望是,能在城市中安定下來

又要搬家了。

我們為進城務工者服務的民間公益組織“工友之家”,現在在皮村——北京東四環東五環之間,也是工友們租住比較集中的地方。可是,北京發展快,高樓大廈越逼越近,城郊變成市區。一個“拆”字,讓我們隻好再次搬家。有工友說,三環繁華了,就搬到四環﹔四環繁華了,就搬到五環、六環。城市化的過程,也是我們邊緣化的過程。

如果說有什麼夢想,很多工友的希望是,能在城市中安定下來。從2002年創辦工友之家開始,我服務工友已有10多年了。10年前,工友進城是為了打工賺錢,然后回家蓋房﹔10年過去,年輕一代的工友想法已經改變了。他們的訴求在城市,不想回去,也回不去了。他們希望能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務、文化教育和社會資源,希望哪怕是在角落也要有自己的小小空間。

應該說,10年來,工友的生存環境改善不少。比如,10年前,欠薪現象非常普遍,我們打工藝術團發行的第一張唱片中就有首歌叫《團結一心討工錢》,但現在已經減少很多了﹔10年前,收容遣送制度還沒有廢除,我晚上在小出租房中睡覺要反鎖房門。這樣的改變,讓我們越來越敢有扎根城市的夢想。

不過,與現實相比,夢想仍然是“沒有根的夢想”。我1998年辭去中學音樂教師職位來到北京,到現在15年,不要說買房,租房也越來越難。在我們創辦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弟小學同心學校裡,有個學生3年搬了20次家。中國古話說,安居才能樂業。沒有相對穩定的狀態,工友們難以對城市產生認同感、歸屬感,這是一個大問題。

這還只是有形的根,安定下來的夢想,還缺少更多無形的根。雖然生活水平有提高,但總體看,工友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工資雖漲了,但物價也在漲。2005年,皮村1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60—80元一個月,現在要兩三百,好的甚至要五六百。2003年的時候,三塊錢能吃好,現在要8—10元才能吃飽。年輕人的開支更大,他們也有正常的娛樂、社交需求,基本就攢不下錢來。

很多年齡比較大的工友,很擔心養老、看病問題。我曾看過一個資料,說50歲以上的進城務工者,有3600多萬,很多在城市都沒有社保。沒有基本保障,很難在城市留下來。而下一代更是問題。我跟蹤了同心學校畢業生的情況,有一部分上了初中,還有一部分因為無法滿足城裡中學的入學條件隻好回了老家。然而,還是有很多孩子在初中階段就退了學,或是為父母幫工,或是自己出去打工,重復著父輩在城市中的路徑。

當年,我來到北京時,夢想是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現在,我找到了這條道路,團結了很多朋友,也在服務工友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覺得很充實。從打工藝術團到打工子弟學校,再到打工博物館、打工春晚,夢想在一步步前行,我們現在開始做打工者培訓,今年還想辦一個工人文化藝術節。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的夢想同樣需要扎根。比如,10多年了,工友之家還隻能是“工商注冊”身份。去年,聽說民間組織注冊條件放寬,我去問,卻被回絕:有政策,還沒有執行呢。

我的小小的夢想,是與2.6億工友的大夢想連在一起的。雖然看起來還是“沒有根的夢想”,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前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支持,這樣夢想一定會生根發芽,開出最美的花來。

(作者為“工友之家”創辦人)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