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工作崗位不同,閱讀方式各異,但三位年輕人同樣好學深思,體現強烈的問題意識——

讀書,助力年輕干部成長

2013年04月23日07: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者的話

  從實現中國夢的

  戰略高度重視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3月1日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認識好、解決好各種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增強本領就要加強學習。同過去相比,我們今天學習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

  好學才能上進。在世界讀書日,我們繼續關注干部讀書學習問題。領導干部肩負重大責任,怎麼讀書、學風如何,絕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高級干部如此,廣大基層干部也是如此,都要有加強學習的緊迫感,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要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學習、弘揚良好學風的重要性,帶頭讀書學習,在全黨興起學習之風、調研之風、實干之風,聚集推動事業發展的正能量。

  

  常思本領恐慌 增強閱讀自覺

  國家統計局廣東揭陽調查隊公務員  鄭澤豪

  從去年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畢業到現在作為國家統計局揭陽調查隊的一名基層統計調查工作者,工作已近一年。作為一個社會學專業畢業的年輕公務員,我時常有一種“本領恐慌”,比如擔心自己調研不深入偏離了統計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生怕寫出來的調研報告會淪為“外行指導內行”的文字垃圾,等等。

  “本領恐慌”就要去學,但如何學、學什麼是個問題。對於統計調查系統的基層工作者而言,深入生活的實踐,深入一線的調研,顯然比坐在電腦前了解國情更有意義。但沉下心認真學習理論、消化理論,則能讓我們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少一點偏激,如實反映調查情況。

  因此,我一方面樹立調查隊意識,深入田間地頭、企業市場、住戶社區等一線直接調查﹔另一方面自覺閱讀政治理論、業務相關知識和市情民情資料。單位為我們推薦了《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這本書,閱讀之后發現主人公林震代表了大多數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有朝氣,富於理想主義精神、勇於進取。這本書啟發我們如何辯証認識理想與現實。而這恰恰包含了單位領導對我們年輕公務員的期望。

  在業余時間,我會自覺閱讀業務知識,增強工作能力。作為社會學專業畢業生,到國家調查隊工作,統計業務知識存有短板,我在工作中邊干邊學,不間斷地閱讀《統計業務知識》等書籍。在每次約稿調查、專題調研前,我都會通過閱讀相關論文來快速了解相關領域的前沿知識。

  此外,為了解市情民情,增強服務意識,工作以來,我一方面通過閱讀《揭陽年鑒》、《潮汕區域文化研究》等書籍學習揭陽的歷史和風土人情,同時利用節假日自行騎車外出,與居民交流積累素材。

  近一年的工作過程中,我經常處於一種補課的狀態。在學校人才培養大環境的滋潤下,我們不斷地汲取養分,不斷地進步和成長﹔走上工作崗位,學習、實踐更多的是憑需要、看環境、靠自覺。在一個喧囂的世界,面對“本領恐慌”,我相信,閱讀必將成為更多年輕公務員的自覺選擇。

   

  紙墨書香做伴 已成生活習慣

  中央某部委公務員  尤  紫

  拓寬眼界、增長見識、明白事理……讀書的意義不言而喻。上大學時,雖有大把的時間,讀的書卻不多,真正用心讀過的隻有寥寥數本。工作后,個人時間有限,反而彌足珍惜,讀書也慢慢成為一種習慣。作為工作不到一年還在試用期的年輕公務員,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培訓和崗位見習上面,很少有空閑的時間。但忙碌之余,自己還是會抽空補充閱讀一些與提升工作業務能力相關的書籍。時間久了,這也就成了一種習慣。目前來看,基本保持了一個月讀兩三本書的頻率。

  作為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務員,平台大,視野廣,關注的視角也會比較寬闊,我總會在不自覺間去了解一些國內外的新聞時事、風土人情等信息,當然還有文學作品。因為所學專業的緣故,我喜歡關注不同的社會文化,渴望了解世界的大不同。然而單純作為業余時間閱讀來說,我讀的書很雜,沒有特定的愛好,僅僅是希望在書中體會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出於這種想法,我越來越喜歡與自己已有的知識、思維體系有沖突的書。《在路上》就是一本給我很深觸動的書。凱魯亞克在書中展現了美國“垮掉的一代”的生活,有人認為《在路上》裡的人物實際上是在尋求。我能感受到書中人物的追尋,並嘗試從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去理解,但也發現了追尋本身帶有的掙扎。暫緩腳步,感受身邊的美好、生活的意義,達到內心的平和與安寧,我們的追尋也可以有更多的思考。

  近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閱讀的途徑多樣化起來,現在也開始流行起了利用新媒體來進行閱讀。在地鐵和公交車上,經常可以看到捧著手機、電子書等電子產品看書的人。新媒體確實為閱讀提供了一種更為方便、便捷的方式,使讀書變得更便利。它使得人們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進行閱讀,這是值得稱贊的。

  然而就我個人來說,還是比較喜歡紙質書籍,紙墨書香不僅僅是閱讀的媒介,更是一種閱讀的習慣和堅持。新媒體的出現並不會讓閱讀變得更容易、更簡單,書籍本身的力量更需用心去體會,去感受。

  

  讀書關照社會 心存危機意識

  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學生村官  籍考亮

  從去年大學畢業到現在作為京西郊區的一名大學生村官,工作已有10個月的時間。與學生時代相比,工作以后對於讀書的欲望變得更加強烈了。

  除了雜志報紙這些幾乎成為每天生活消遣方式的讀物,還需閱讀工作技能類和知識書籍類來進一步深造學習。作為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90后,對於閱讀我們有著更加開闊的需求,這種開闊不僅是閱讀范圍的開闊,更是一種感受各種思想觀念的包容。我雖然工作在基層,但感知的觸角從未局限於社會一隅。我希望通過書本,去了解來自不同世界、不同時代背景,有著獨特思想的人關於歷史關於現實的解讀和看法。比如讀《舊制度與大革命》,從中我會注意到在社會變革過程中要有更冷靜、更全面的考量,時刻保持一種危機意識。對我們在社會轉型期的改革創新堅持循序漸進,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當然工作后無論是讀書的時間還是閱讀的領域都會受到工作本身的限制。比如工作前我們每天有大把的時間去圖書館閱覽各種書籍,現在要花很多時間去補充黨政知識、業務知識,剩下能夠自由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我們這個群體跟其他崗位的人不同在於,大部分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的時間是3年,我們還會面臨二次擇業,因此這種不確定性會帶給我們一種不同於其他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危機意識。這種危機意識,促使我們在三年內除了要熟悉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和處事技巧外,還要不斷學習。因此,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期間所閱讀的書籍兼具了職業發展的工具性和學生時代的理想性。

  農村是中國社會最基層的社區單位,此身此地所經歷的種種人情瑣事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現在你面前的。在一個地方待得太久會漸漸忘記時間,我也時常提醒自己立足農村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要忘記時間,局限了自己的眼界,盡量讓自己的視角和思想放寬。這也是為何現在更覺讀書之必要性的另外一個緣由,這也是為何除了吸取農村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外,我們還要更加關注人物、歷史、社會、世界曾經發生了什麼,現在如何存在,將來會如何發展。(稿件統籌 何璐 朱衛祿 版式設計 蔡華偉 張芳曼)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