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
衡水市社科聯 歐陽赫隆
2013年04月22日17:4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黨堅強有力,黨同人民保持血肉聯系,國家就繁榮穩定,人民就幸福安康。”並要求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生機活力,就要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讓這條生命線深深地植根於廣大黨員干部心中。

一、牢記宗旨,認識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性。

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共產黨員把人民的利益擺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上。為人民服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它是立黨、立國之本,是每個共產黨員的永恆追求。隻有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把人民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我們黨的一切工作才具有現實意義,才能把黨的宗旨落到實處。如果在工作中,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脫離了實際,脫離了群眾,無論如何努力,結果適得其反,所以說黨的宗旨決定了黨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是落實黨的宗旨的重要保証。

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歷史充分証明,黨一刻也不能離開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黨的領導之基、智慧之根、力量之源。我們黨從成立時隻有50多人發展到今天近8000多萬人,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政黨,呈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根本原因是黨始終把根基深扎在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是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共同戰斗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成就黨的事業是人民,選擇黨執政的也是人民,執政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人心向背始終是執政黨命運的決定因素。執政黨沒有人民群眾的擁護,決策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權力沒有人民群眾的監督,后果不堪設想。前蘇聯共產黨之所以失去執政地位,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我們要居安思危、警鐘長鳴,常懷憂黨之心、恪盡為民之責,守好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條生命線,永葆政治上的先進性。

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中,千方百計發揮和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之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力量。因為黨的事業是人民群眾的事業,隻有動員起廣大人民群眾,把力量凝聚起來,黨的事業才會成功。十八大提出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在新形勢下向廣大黨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響應號召樹立群眾觀點,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做到心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真正融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中。

二、把握歷史,提高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眾路線”這個概念。此后,在毛澤東同志的倡導下,在黨的工作中更加自覺地運用了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並使其不斷豐富和完善。1943年毛澤東在《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第一次從哲學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理論概括,把黨的群眾路線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辯証法和歷史唯物論有機統一起來,表明黨的群眾路線達到了成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多年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同志都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有過非常重要的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幾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人民群眾當家做了主人。建國后,同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又取得了改革開放和建設的偉大勝利,使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歷史經驗充分表明:黨的成長與壯大、革命的勝利與發展,都與黨的群眾路線息息相關。當黨正確地制定和堅持群眾路線時,革命就勝利和發展﹔反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把握歷史的經驗和教訓,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三、正視問題,清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緊迫性。

黨的群眾路線經過多年的堅持和發展,廣大黨員干部已經耳熟能詳,但在堅持貫徹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甚至與黨的群眾路線背道而馳。一是形式主義。有的黨員干部群眾意識淡薄,不是沉下身子到基層,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的需求,而是習慣了坐在辦公室裡看材料、想點子、拍腦殼做決策、熱衷於搞假大空、花架子和政績工程,工作中充斥了形式主義,把人民群眾的期盼置於腦后而不顧。二是官僚主義。有的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淡化,官本位意識膨脹,當官做老爺,衙門作風十足,缺乏對群眾最基本的感情,對群眾漠不關心。辦事推諉拖拉,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不為群眾著想,不急群眾所急,辦事不公,執法不嚴,親人熟人好辦事,一般群眾難辦事,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等,與群眾的距離越來越遠。官僚主義的嚴重存在與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格格不入。特別是有的管理部門的黨員干部缺乏起碼的責任心,對一些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污染飲水難、交通不便行路難等問題視而不見,引起了人民群眾的極大反感。三是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近年來,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時有發生,諸如公車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物私用等不正之風現象比較嚴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屢禁不止。個別黨員干部貪污受賄、吃喝嫖賭、大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房子多的記不清,情人多的認不清,金錢多的數不清。這些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令人觸目驚心,嚴重影響了干群關系和黨的形象,亟需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變。

四、肩負使命,增強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主動性。

第一、深入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要通過理論教育、典型教育等方法強化廣大黨員干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意識,從理論和實踐中分清是非、堅定立場,充分認識到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自覺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第二、廣大黨員干部要做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表率。一方面是要用黨員標准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努力當一名好黨員、好干部。打鐵先要自身硬,如果黨員干部自身起不到黨員干部的模范作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會大打折扣,也不會受到人民群眾的相信和擁護。另一方面是要把踐行群眾路線作為一種政治追求和從政准則,樹立正確的群眾觀,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組織動員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

第三、構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深入基層機制。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把深入基層作為必修課,在深入基層的時間、內容和效果上都要有量化指標,鼓勵黨員干部到困難大、問題多、群眾意見大的地方去,及時掌握群眾所想、所需,不斷反思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最大限度的滿足人民群眾的期盼。二是建立服務人民群眾機制。要從實際出發,在服務什麼、怎樣服務、特別是要在實事惠民、結對幫扶等方面建立起切實可行的制度,並持之以恆。通過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提高黨員干部的工作能力,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三是建立有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決策機制。對重要的人事任免,重大項目的投資以及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都要充分聽取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意見,讓人民群眾真正享有決策權,要對參與的方法、參與的渠道和參與的保証措施等方面認真探索,大膽實施,使人民群眾行使好主人翁的權利。四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把權力關進籠子,涂上防腐劑。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進行監督,通過切實可行的監督機制,讓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都納入人民群眾的視野,使之不敢怠慢。同時對積極進行監督的人民群眾給予鼓勵和表彰,在全社會形成人民群眾敢於監督、善於監督的濃厚氛圍。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