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推出“八項規定”以后,嚴剎公款吃喝風便成為考量執政黨作風轉變和威信塑造的一面鏡子。應該說,規定立竿見影,成效顯著。
據媒體報道,其執行以來,許多地方的高檔酒店生意清淡了,昔日店內觥籌交錯、店外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終於消停一時了。甚至不少地方統計,一季度高檔餐飲業經營收入大幅下滑,某些餐飲業上市公司更是業績不振。
但近來,一些媒體又跟蹤報道,某些地方的公款吃喝卻又玩起了“躲貓貓”游戲:記者發現,一些私密性較強但消費檔次比高檔飯店還高的會所生意甚是興隆,其間不乏公職人員來往穿梭,千元菜品常見,“變相”發票可開,歌舞升平照舊……。國人繞道明規定、善用潛規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腦筋急轉彎”再次顯出如此般的“硬功夫”來。
於是,大家不無擔心,反公款吃喝乃至相關的清明規定,會否“高壓”一時就走了過場,好政策終不能善始善終。
國人好吃喝,其實由來已久。中國人本講究聚席文化,家人和朋友間在觥籌交錯、大食剁碩之余可以交流感情、增進友誼,也還繁榮了飲食文化,本不為過。但社會上如果到處彌散吃喝之風,酒店餐桌上竭盡鋪張之能事,這不僅與中華優秀的節儉民風相背,若這些吃喝的“銀子”還佔了公家的便宜,揩了公家的油水,入局者更是“喝壞了黨風也喝壞了胃”,這就於家於國極為不利。此風當剎!
據了解,中央八項規定頒布執行后,頗受領導干部和社會各屆歡迎。許多領導干部以前疲於餐桌應酬,每天難得吃一頓安穩飯,現在終於也能下班回家,與家人吃個消停飯了。
但為何規定執行不久,好風氣尚未熱乎起來,“變相豪請”又有抬頭,公款消費花樣翻新了呢?用經濟人的眼光看,就是它還有需求、有市場、有交易。
怎麼講?
首先我們看公款吃請的一般都是什麼人:被請者大抵都是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官員或者公務員,他們往往是貴重客、座上賓,請者一般是下級、企業經營者和中介者,正是“往來均權貴,桌上無白吃”。撇開感情交流不論,一頓飯局,要連接的是其背后的某種交易。我們經常看到的,比如,下級跑官,企業要項目、要批件、要公章,等等,這都是實實在在的需求。一頓飯局,往往就成了一場難以公開透明的“灰色權利”交換的引線。
其次是誰來買單。當然是請客者。要說自費不可能。媒體報道,就是國家主席一月收入也就過萬。一頓飯動輒幾千上萬,誰能消得。下級的、地方的部門到上級部門或到中央來辦事的,一般都有各種名目的接待費、會議費、項目費、課題費、公關費,等等,可以是財政列支的,抑或可以列入種種預算外費用的,這自然屬於公款。當然眼下財政收緊、紀律嚴明,誰會去“碰紅線”呢?現在的飯局買單者,往往都是有企業經營者或是老板們買單的,這當不屬於“公款”吧?不過細究起來,商人們是最講求投資回報的,哪有“免費的午餐”。花一頓飯的支出,日后是要有更大回報的,如果交易做成,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可以說是“公款”的另一種轉移支付。
其實,問題的根本到不在一頓飯局上,不在用什麼名義去賣單上。
如果我們的干部晉升制度真正落實了量才使用、以績考核,社會完全能任人唯賢,公開透明選拔,“帝王將相,應無種乎”,每個有抱負的人都能為人民服務,都能發揮潛能、活出人生的事業精彩﹔如果我們的各種項目審批、資格認証、投資機會等,能公開遴選,按照市場規則進行透明交易,按照實際能力進行資源配置﹔如果政府的公權力不可以私下尋租,在陽光下執行,……。這樣的飯局不僅會大大減少,吃飯也就變得更加純粹了。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就任總理后的首場記者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堅決遏止住我們當下社會的“潛規則”代替“明規則”。中央領導人看的十分明晰。今天的中國社會陷入了一個“關系社會”,無窮無盡的“關系網”纏繞著在大眾的身邊,干什麼都要找關系,干什麼都要有關系:小孩入學升學要找關系、看病要找關系,干部晉升提拔要找關系,地方找項目要找關系,……,甚至可以說,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沒有關系都是寸步難行,扯不清理還亂。我國經濟增長雖然很快,但無處不在的“關系公關”,讓人們活的太辛苦、活的沒有尊嚴,活的太不簡單了。
解決關系社會的頑症,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嚴明法治,嚴明紀律,擁有公權力者必須帶頭垂范,嚴格自律。一個健全的社會,必須讓它回歸社會的公正公平,切實讓公權力在法治的陽光下履行,讓權力真正關到法律的鐵籠中,讓權力受到權力的監督,讓市場發揮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讓社會經濟主體的理性做出合乎市場競爭規則的選擇,讓每個人憑借勞動和勤奮活出社會的尊嚴。
就此,回過頭來說,治理“舌尖上的鋪張”、“餐桌上的腐敗”也不過是“探囊取物”般小事易事。管住權力,峻法重典,何來一項反公款吃喝規定就能反復呢?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