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撰文稱,部分政府部門過分相信自身干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對微觀經濟活動的不平衡反應過度,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人為制造波動。
在15日出版的一份雜志中,樓繼偉稱,需警惕滑向過度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提取更大比例的財政收入和大規模的再分配來實現結果公平的“歧途”。樓繼偉將這種方式比喻為“不歸之路”並指出,這樣的模式壓縮了市場的作用,可能導致經濟增長率較低,就業不足。同時,他認為,如果過多靠國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奮斗,民眾幸福感亦會打折扣,不可持續。
作為一名“專家型官員”,新任財長樓繼偉對於中國財稅改革的態度一直廣受關注。他此番指出,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等多個方面統籌發展的“包容性增長”中,政府的關鍵作用在於關注發展機會的創造,而非僅僅將注意力投向結果。
樓繼偉在文章中解釋,這意味著國家應適當提取財政收入,進行適當的再分配,以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他認為,正確的路徑是保護市場機制與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相結合,而非對市場自身的修復能力不信任,“一遇不平衡情況,即出台干預措施”。
樓繼偉強調,包容性發展要求把創造機會均等、平等發展、維護社會正義放在最為突出的位置,而這些方面往往同財政制度相關聯。所以,“財政部門既要加快自身改革,完善財稅制度,也要積極支持配合相關改革,著重建立機制,促進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