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深入十八大: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著力點
呂 峰
2013年03月29日14:04   來源:廣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這為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區是民族地區,貫徹落實這一精神,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加快民族事業新發展,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黨的民族政策是處理國內民族關系的准則,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遵循。全面正確體現黨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大法和基本法律是《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這兩部法律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是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根本保障。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一個要點是任用少數民族干部。大力培養、選拔一大批德才兼備,堅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同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少數民族干部,並依靠他們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群眾。這樣,不斷鞏固發展民族和睦、安定團結的局面才有組織保障。與此同時,必須在少數民族地區貫徹落實好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設工作與貫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工作相聯系,一並做好。

二、增強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競爭力。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增強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昭示,少數民族地區的繁榮,各民族的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必須推進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取向的改革開放,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其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當前,民族地區尤其要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拼資源、拼環境、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等令人痛心的狀況,走提高質量和效益的科學發展之路,並建立制度加以保証。要把實現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納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制定法規、條例、政策,確保實行,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更為健康,更具競爭力。不斷縮小少數民族地區與其它地區的發展差距,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進步、共享發展成果、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三、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幫助發展相對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大步趕上,有利於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密切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經過多年努力,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隨著社會進步和富裕程度提高,界定貧困的標准也隨之變化,這就需要繼續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幫扶力度。結合我區的實際,可採取以下舉措。一是因村因戶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抓住新的扶貧開發工作全面展開契機,對民族地區貧困村、貧困戶作一番調查摸底,然后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一村一策、一戶一策辦法,實施差異對口幫扶,提高開發式扶貧的實效。二是開展勞務輸出,增加工資性收入。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大都勞動力富余,組織勞務輸出,既可創收生財,又可培訓人才,還可以使一大批適應城市工作生活的勞動者離開貧困地區,融入城鎮,減少富余勞動力,富裕農民。三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高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崇左市江州區那隆鎮政府)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