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樹人,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以下簡稱思政教育)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思政教師要抓住機遇、找准定位,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以師德修養為引領,以大學生品德培育為教學重點,切實把高校思政教學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立德樹人是思政教育之根本問題
立德樹人問題是思政教育的根本問題,它決定著思政教育的內涵、范疇、功能、目標及其發展方向,也決定著思政教育的學科的本質屬性。
從廣泛的意義上說,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但各門具體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教學又有著不同質的規定性和側重面,前者主要以“授業”和“解惑”為主,側重面在於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突出特點是它的工具性。后者則以“傳道”為主,主要任務是促進大學生的道德踐行,突出特點是它的意識形態性。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立德樹人的根本是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進行道德觀塑造和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和接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內蘊所在。
立德樹人要注重師德為范的引領
千秋基業,教育為本,教育發展,師德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
師愛是師德之魂。干一行愛一行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的規定性是培養人,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愛體現為師愛。“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是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表現,是搞好思政教學的前提和原動力。教師熱愛學生就能縮小師生的心靈距離,使學生產生“向師性”,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目的。
師風為師德之范。人們常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贊美高尚的師風。但是,近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也污染了學校這塊淨土。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教師是學生的路標,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印在學生的心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樹終身學習之風。現代的素質教育打破了傳統師生之間一桶水與一杯水的常態。現在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必須具有“活水源”,這個“活水源”來源於不斷的學習,來源於與大師對話,不斷地“充電”、“刷新”知識,厚實專業底氣,以“旁征博引”的教學征服學生,使學生“尊其師,信其道”。
立德樹人重在品德意識培養
新時期高校“立德樹人”工作重在培養大學生的“明戴德、貴誠信、尊傳統、知敬畏”的道德意識。
應培養大學生的戴德意識。陳壽在《三國志·駱統傳》中說:“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感恩戴德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質,立德樹人要先樹感恩之德。現在有些大學生漠視親情、友情、師生情,毫無感恩意識。青海農民陳幫順靠他和老伴賣血供兒子陳小良讀大學,四年賣出的血量能裝滿兩個汽油桶。然而,陳小良大學四年沒回過一次家,整日沉迷網吧,荒廢學業,最后被學校退學。必須教育大學生要對父母的養育懷有感恩之心,對師長的教誨懷有感恩之意,對社會的幫助存有感恩之情。切實將知恩、感恩、報恩內化為人生品格,做到常懷感恩之心,常為報恩之事。
應培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是立國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大車無車兀,小車無車兀,其何以行之哉?”由於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影響,一些大學生誠信意識淡漠,失信行為時有發生。學習方面曠課逃課、抄襲剽竊﹔求職擇業方面夸大其詞,偽造榮譽。我們要把誠信教育擺在突出位置,結合大學生的價值觀制定有針對性的誠信教育方案和實踐途徑,讓學生在學中悟,悟中醒,醒中行,體味誠信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要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十八大報告提出“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經濟的全球化使我們的一些大學生民族自信心低落,“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何事。”大學生中華民族意識培育事關民族的未來,我們要對大學生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價值取向教育、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責任意識教育、以自強不息為品質的進取精神教育。
應培養大學生的生命意識。一些大學生對學習壓力不會釋放,對情感問題和人際關系不會處理,造成人生悲劇或產生暴力行為。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主張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我們必須從根本上反思高校生命教育價值凸顯和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用對生命的敬畏觀念來定位教育目標,努力探尋生命觀教育的有效途徑。(作者系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