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攻堅方向

黃茂興

2013年03月25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要求我們從文明進步的高度認識和加強環境保護,並將環境保護作為一個時期內生態文明建設的攻堅方向。

環境保護牽動發展全局

加強環境保護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生態文明是人類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的新型文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實現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因而環境保護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途徑,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加強環境保護,不斷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可以有力提升生態文明意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強環境保護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究其本質,環境問題是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發展道路問題。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環境約束趨緊,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主要制約因素,加強環境保護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保障和促進作用。改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努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應以環境保護為突破口,把解決環境問題作為著力點,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有針對性。

加強環境保護是掌握國際競爭主動權的重要途徑。發達國家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把污染嚴重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進口生產過程中產生較大污染的廉價產品,同時又通過綠色貿易壁壘保護本國優勢產業。面對這樣的國際競爭形勢,我國隻有把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加大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力度,加強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才能破除綠色貿易壁壘,更好地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把握國際競爭主動權,爭取更大的利益。

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加強環境保護

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加強環境保護,就要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斷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形成有利於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立足我國國情,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綠色新興戰略產業,構建綠色產業體系。不僅應逐年加大環保投入,而且應採取嚴格的項目環評,實行必要的限制開發、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完善綠色發展的法律法規,加強環境保護政策宣傳,倡導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增強人們的生態道德和生態責任感。

推動環保技術創新,突破環境瓶頸。資源環境約束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形成了極大挑戰,而技術進步和創新是突破環境瓶頸的強大動力。應注重環境科技自主創新,加大對節能、清潔能源以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的研發和投入力度,積極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完善財稅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環保科技研發,支持環保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加強同世界各國的環境合作,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目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共識已經形成,但尚未形成步調一致的全球共同行動。因此,加強國際環境合作、完善全球環境治理應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我國應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行動,增強我國在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機制中的話語權。這有助於提高我國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作者為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責編:萬鵬、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