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學習連線)

為何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忠鵬

2013年03月22日10: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論述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所強調的。這是根據世情的新變化、國情的新特征、科學發展的新要求作出的戰略部署,對我國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基本動力。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創新還是守舊,從某種意義上說事關國運興衰。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在人類歷史上曾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在近代之所以落后、挨打,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守舊而不創新。當今時代,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創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核心要素。創新涉及各個方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強調的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馬克思指出,社會的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選擇了由投資帶動的要素驅動發展模式。這是與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現實選擇,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我國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衰減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強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質量、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不可能繼續支撐我國向高收入國家邁進。國外的大量實踐也表明,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隨著發展階段的轉換及時轉變發展方式,就很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使經濟社會發展陷入長期停滯狀態。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必須切換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擺脫對物質生產要素的過度依賴,轉入創新驅動的軌道。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當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孕育突破,新一輪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建立在互聯網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礎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叩響人類的大門。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刷新世界經濟版圖,調整全球利益分配格局,為后發國家實現趕超打開“機會窗口”。第三次工業革命與我國轉型發展發生歷史性交匯,為我國走創新驅動的跨越式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我國與第一次工業革命失之交臂,僅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尾巴。現在,有已經形成的各項基礎條件的有力支撐,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強力保障,我國有能力抓住和用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當今時代,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更加重視國家創新戰略,希望通過創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而化危為機,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面對發達國家蓄勢佔優和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的雙重挑戰,我國應在繼續發揮好后發優勢的同時,努力在一些領域形成先發優勢,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搶佔新的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形成發展新優勢,從而贏得先機、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責編:萬鵬、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