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歐陽實: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實現“中國夢”
2013年03月21日10:25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但凡偉大的文明,大都有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和”一直被視為最高境界。近代以來,強國夢、復興夢、現代化之夢是中國人孜孜不倦的追求。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的“中國夢”。這一“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當今世界最大的特征是全球化。在各國利益高度融合的時代,實現“中國夢”不僅需要我們自己苦干實干,還需要運籌好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追求夢想的經驗和教訓。

太平洋彼岸曾孕育出世界上有名的“美國夢”。好萊塢電影反復描繪過這樣的鏡頭:一批批移民乘船來到美國,看見自由女神像時歡呼雀躍,似乎到了美國就可以掙最多的錢,有最大的自由。

在金融風暴席卷之下,懷揣夢想來到美國的人們已沒有當年的熱情。新的現實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節節攀升。民眾生活質量下滑,中產階級萎縮,貧困人口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華爾街的金融家們依然揮金如土,美國1%的人佔據了80%以上的新增財富。當“佔領華爾街”運動迅速在全美蔓延時,“美國夢”的面紗被撕得粉碎,暴露出“少數人掠奪多數人”的本來面目。

在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歐洲正進行超國家共同體的嘗試,並催生出一個“歐洲夢”。在杰裡米·裡夫金的書中,“歐洲夢”代表著人類發展的新夢想,強調的是政治上的共同體意識,文化上的多樣性,生活質量上的精致,發展的可持續性以及全球合作的多邊主義。這個“歐洲夢”聽上去很美,歐洲人也一直在世界上進行兜售。

遺憾的是,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對“歐洲夢”的質疑越來越多。歐洲一些國家不顧實際國情,為了追求高水平的生活,常年“寅吃卯糧”,高筑債台,發展已難以持續。危機最甚之時,歐元區一度陷入“解體”恐慌。《金融時報》等歐洲權威媒體多次追問,“歐洲夢”還能做多久?

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中國人靠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把一窮二白的舊中國改造成日益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當前,中國國力不斷提升,國內生產總值躍居全球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建設取得巨大進步﹔“神舟”上天,“蛟龍”入海,各領域成果不斷涌現。我們距離“中國夢”越來越近。

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應保持清醒。實現“中國夢”還面臨著很多挑戰。不僅有生態環境、資源能源、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還有國際上的。一些國家不願意或者不甘心見到“中國夢”的實現,有意無意地給我們制造各種麻煩和障礙,試圖延緩中國前進的步伐。我們今天面臨的國際環境復雜程度超出想象。

不管面對多少困難,我們將繼續向“中國夢”邁進。通過實現“中國夢”,惠及整個中華民族,同時使世界更多獲益。中國不會走西方殖民者掠奪他國資源的老路,不會走軍國主義者侵略他國的歧路,也不會走霸權主義的邪路。我們將繼續立足自身,努力奮斗,同時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