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雲
2013年03月20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增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增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需要正確認識並妥善處理幾個關系。
規模與效益的關系。我國眾多的農村人口在廣闊的地域裡分散居住,導致農村單位公共產品供給成本高、效益低。這就需要在保証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增強供給的有效性和質量,最大限度發揮農村公共產品的效益。一是積極實施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加強農村小城鎮建設,充分發揮小城鎮的管理中心、文化中心、服務中心、工業中心、流通中心等作用,吸引、聚集更多的人口、工商企業和服務業,增強公共產品供給的規模效應並提高供給質量。隨著農村小城鎮的發展以及人口和經濟聚集效應的顯現,進一步實行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努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格局,在城鄉發展一體化中實現城鄉公共產品供給一體化。二是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完善現代農業體系,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以此提高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能力和效益。
主導與多元的關系。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明確政府承擔主要責任、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改變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由政府包攬的模式。一是實現供給主體多元化。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提高政府公共產品供給能力和效率。同時,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相互合作、多元並存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格局,引入競爭機制,提高供給效率。二是實現籌資渠道多元化。改變長期以來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以體制外籌資、籌勞為主的局面,建立包括財政渠道、市場渠道、非營利組織渠道等的多元化籌資渠道,努力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公共產品投融資新格局。三是實現供給模式多元化。為提高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效益,政府可以通過授予經營權、購買等手段,委托私人部門提供公共產品,努力構建以政府供給模式為主導、其他模式為輔助的多元供給模式。
均等與平均的關系。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農村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處理好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均等與平均的關系十分重要。這方面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強調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均等化,確保所有農村居民都享有一定標准的基本公共產品、公平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二是,均等化不等於平均化,農村居民不可能毫無差別地享有公共產品,但享有公共產品的機會和原則應該是一致的。此外,還應特別關注農村困難群體,滿足其基本公共產品需求。
階段與層次的關系。一定范圍的農村居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具有一致性,但由於家庭情況、富裕程度、文化水平等不同,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也具有明顯差異性。滿足農民對公共產品的多層次需求,一應暢通需求表達機制,尊重農民的話語權,了解其對公共產品的價值偏好、需求優先次序,發揮村民自治機制的民主決策作用,做到公共產品供給有的放矢、物盡其用﹔二應實施分階段供給,分清供給主體職責和公共產品供給的主次,盡量優先提供農民生產迫切需要的公共產品,然后逐步擴大農村生活類和農民發展類公共產品供給,使公共產品供給發揮最大效應,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作者單位:湖南商學院)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 今日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