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金川
2013年03月20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是保証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也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村金融服務供給不足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因素。當前發展現代農業,必須破解改善農村金融服務這一難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金融體系隨著農村改革發展不斷發展演進,對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變革,現有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已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存在著諸多問題和矛盾。長期以來,以農村信用社為代表的農村金融機構和農業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的業務重點逐漸向城鎮轉移,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業務界定模糊,國家支持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政策效應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以大型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把業務重點放在大中城市、國有企業及大型民營企業,按照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及完全的產權抵押模式開展業務,而對點多面廣的中小企業和農村資金需求則普遍採取戰略收縮策略,大量撤離農村。有關農村產權的法律規定欠缺,農村金融信貸缺乏擔保物權,使農村貸款難問題進一步加劇。據測算,目前農村地區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隻有30%,農業、農村發展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此外,農民金融知識欠缺、農村金融人才短缺等問題,也阻礙著農村金融發展和創新。
當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加快發展農村金融,進一步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大力發展村鎮銀行。村鎮銀行扎根農村,機制靈活,在解決農戶融資難問題上可以大有作為。發展村鎮銀行應做到“三要三不要”:在業務經營上要“小而特”,不要“大而全”﹔在提供服務上要“快而細”,不要“慢而粗”﹔在機構布局上要“強而精”,不要“廣而濫”,著力彌補農村金融服務市場空白。
發揮農村金融在農業產業鏈發展和整合中的作用。過去,加強農村金融服務主要針對農戶融資難問題,而對於發展現代農業至關重要的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科技推廣等關注較少。發揮金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應根據農業產業鏈中不同環節風險和收益的特點,設計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加強薄弱環節加快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進程。
創新農村金融抵押形式。開展農村信貸遇到的一個難題就是抵押權設置難以實現。在這方面應積極探索創新,比如,可以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對合作社整體授以信用額度,由合作社提供總體擔保,並對貸款農民進行初步資格審查。這樣,既可以減輕金融機構放貸工作量,又能解決貸款抵押難題,還有利於提高農村金融信貸質量。
加強農村金融人才隊伍建設。事業發展靠人才。農村金融專業性強、要求高,尤其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應以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為抓手,支持各類金融人才投身農村金融服務。提高農村金融人才待遇,以感情留人、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吸引更多金融人才投身於農村金融事業。
積極借鑒國外農村金融發展經驗。發展農村金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不少國家在探索發展中積累了經驗,值得吸收借鑒。比如,印度在農村金融發展上形成了銀行、保險、互助資金合作機構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服務體系﹔通過實施“自助團體聯系計劃”大力發展小額貸款,較好地適應了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