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黨的十八大精神縱橫談:自覺自信自立自強
朱慧
2013年03月19日10:15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是中華文化的復興。在民族復興的奮斗征程中,文化引領是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而且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前有車、后有轍。在這條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道路上前行,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如何自覺自信、把握時代特點,自立自強、回應人民精神文化的迫切需求。就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指明了方向: “三個堅持” “兩個文明” “三個面向”,即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隻有厘清和明確了這些,才能在萬裡長征中自覺地邁出堅實的步伐。

文化的自覺自信,離不開公民思想道德素質,這種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更關系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國家的長治久安。黨的十八大報告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全局出發,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出部署﹔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尤其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作的 “三個倡導”的表述,明確了國家發展目標,彰顯了社會核心理念,確立了公民基本遵循,符合黨和國家一貫倡導的思想、理念、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要求,涵蓋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願望。

 毋庸置疑,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基於此的文化自立自強,才是有的放矢,才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文化引領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這不僅需要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營造寬鬆和諧的文化氛圍,更需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積極性。

總而言之,就是要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干,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優化文化產業布局,發揮東中西部地區各自優勢,加強文化產業基地規劃和建設,發展文化產業集群,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要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主動而為,做大做強、做牢做細,能夠並最終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讓我們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念得以傳播和覆蓋。

文化投入的是智力勞動,產出的是精神產品,影響的是人們的精神世界,有著與物質產品生產不同的特點和規律。實踐表明,要尊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規律,要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使一切改革創新的觀念得到尊重、一切改革創新的舉措得到支持、一切改革創新的成果得到肯定,才能推動文化工作者創造精神、創造活力的競相迸發。辯証看、務實辦。文化的自覺自信、自立自強,相輔相成,互為表裡。落實的關鍵就在於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牢固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開闊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強調的,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隻有依靠文化實力和競爭力的增強,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才算落到了實處,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才算有了保障。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