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夢之策·改革路徑:政府職能轉變開始啃硬骨頭
記者 白皓 王怡波
2013年03月11日09: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我沒有遺憾!”今天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開始前,全國人大代表、鐵道部部長盛光祖面對“末代鐵道部長”的提問微笑著表露自己的心情。

大會開始88分鐘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正式披露。根據方案,鐵路將實行政企分開,不再保留鐵道部。國務院正部級機構將減少4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將減至25個。

“政府重新定位做得有聲有色,未來改革路徑非常明晰。”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部副主任馬慶鈺如此評價此次機構改革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說:“讓政府干預的影子越來越少,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

相較於上一輪大部制改革中多部門的整合,馬慶鈺認為,本輪改革將更多著眼於政府職能轉變和效能提高。“這意味著國務院機構職能在轉變,未來將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更多發揮頂層設計和監管的作用,能體現出對市場經濟環境和社會認識的變化。”

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進行的第七次機構改革。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徐耀桐在梳理過去6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時發現,1982年的改革主要以減少機構為目標﹔1988年和1993年的兩次改革,是我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轉變政府職能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也由此日漸明晰﹔1998年的改革試圖削弱妨礙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負面因素,電力部、煤炭部、化工部等9個部委成為歷史。

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2003年進行的改革則更好地突出了轉變職能核心,進一步按照市場經濟構造政府組成,而2008年的機構改革,明確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

從歷次機構改革的經驗來看,涉及人員調整的改革是最難的。

1998年的改革一次性拆掉9座“小廟”,9個專業經濟部門一並撤銷或降格。朱镕基總理在當年兩會期間參加湖南代表團討論時說:“我抱著粉身碎骨的決心來干這件事!”

此次機構改革又將面臨怎樣的阻力?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認為,中國政府機構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大的部門利益格局,在這種背景下,機構改革肯定會遇到阻力。但本次改革涉及的政府部門,是目前急需職能調整的領域,並且取得改革的社會共識,調整后不會引起大的波動,在操作上也比較容易實現。

“伴隨著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6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為今天適應時代需求的機構改革打下了基礎。”許耀桐認為,今天出台的改革方案,進一步圍繞著服務型政府做文章,以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為目標。

如果一個青年想創業,無需經過復雜的審批手續,不用再跑到工商、稅務等部門蓋十幾個公章,也不用揣著多少資本金去銀行開戶,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申報注冊資本金有多少,“可以是1萬元,可以是10萬元,也可以是0元,就按照企業的需求申報,不再設個門檻——必須達到多少以上。”這是周伯華理解的改革目標。

他說,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審批范圍,是按照經濟規律,讓市場主體拿回自主權,而政府部門要做的是盯住誰在做不該做的事情,讓他受到處罰,付出代價。企業一旦失信,就會處處受阻。

“這是重新塑造政府的權力模式、界定政府行政邊界的行為。”馬慶鈺指出,政府佔領的領域少了,社會空間就大了,市場活力能更充分地顯現出來。

照這樣改下去,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厚健認為一個業務審批拖了13個月而焦頭爛額的事情就不會重演,審批機構或個人利用權力尋租的空間將被擠壓﹔全國政協委員周新生所說的“中國式求人”的潛規則將會被打破。

對於“大部制”改革的認識,馬慶鈺提醒要放在公共權力體制改革的框架內觀察。“大部制”是政府職能轉變的一部分,政府職能轉變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但‘大部制’不是簡單的部門合並,而是將部門職能整合后讓權力的邊界更明晰,政府效能得到提高。”

這一點,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楊剛深有體會,每次政協經濟界別分組討論結束后,他都會被記者團團圍住,提問的焦點總是離不開奶粉質量等食品安全問題。

對此,楊剛的回答是,企業的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不強,加上多頭監管出了問題。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司長常曉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給出的答案更具體:食品安全現在是多個部門、分段管理。誰都負責,也就意味著誰都可以不負責,這是目前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體制性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副部長牛盾在接受採訪時反問:“我們能把航天事業做大做強,一個牛奶的問題我們還解決不了?問題是怎麼做到無縫連接,不出現真空地帶。”

事實上,“九龍治水”的問題並不僅僅存在於食品安全領域,馬慶鈺分析說,政府職能邊界有不可分割性,但現實中政府職能的分割造成大量的人員、編制問題以及經費浪費,行政效能還很低下,改革的路徑是讓監管職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

“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來牽頭管理,責任主體就明確了,監管效能就會大大提高。”馬慶鈺說。可以期待的是,未來端到嘴邊一杯醇香的鐵觀音,從茶場採茶到上市流通,對其整個產銷鏈條的監督,都將在一個部門完成。而在過去,這個產銷鏈條要四五個部門分頭監管。

“改革是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歷史使命。”馬慶鈺說,改革要與時俱進,不可能一蹴而就。隨著對更多領域認識的加深,政府必須沿著這條鮮明的路徑繼續改革下去,“不斷改革釋放的紅利會讓老百姓追夢的腳步更加具體。”

汪玉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改革符合普通百姓期待,但改革最終能否達到初衷,老百姓會不會給高分,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好的頂層設計方案隻意味成功了一半,下一步如何推進,如何化解阻力,如何在各地鋪開實施,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社會都高度關心。“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最重要的是讓人民滿意,這也是我們改革的最終目標。”

(北京3月10日電)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