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洪代表。
這次機構改革出台得很及時,符合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昨日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表示。
他認為,與以往幾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所不同的是,這次明確提出要讓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管理,“社會組織能否成功接住政府這部分職能,是這次改革成敗的關鍵”。
改革按三條主線來推進
“我個人認為是從三條主線來進行改革的。”李春洪表示,第一條主線是政府職能界定。這次改革的目的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政社分開。比如鐵道部的改革就是政企分開。改革的目的是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要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具體來講,就是要向市場放權、向社會組織放權”。李春洪還舉例說,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就是向企業、向市場放權﹔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這一類是向社會放權。
第二條主線是政府職能轉變。“該放權的要放權,政府該保留的職能、該管住的事項還是要管好。”李春洪表示,對政府而言,保留的職能就面臨一個分配的問題。從改革方案來看,可以分為兩類:首先,一部分職能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目的是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如國務院向省下放部分審批權。另外,把部分職能在同級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進行轉移和分配,按“一件事一個部門負責”的原則來進行整合,相同或相近的職責和業務就由一個部門來負責,這可以解決職責不清、交叉重疊、行政效率不高的問題,比如能源局和電監會的合並,把分散在有關部門對食品藥品監管職能整合起來。“這樣減少了過去的職責不清、交叉,所帶來的互相推諉、扯皮等效率不高、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李春洪稱。
第三條主線是政府職能執行。李春洪認為,雖然政府簡政放權了,但面臨的壓力和任務反而更重了。他說,職能轉變后對政府提出了新要求,比如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強化發展規劃的制定、經濟發展趨勢的研判、制度機制的設計和全局性事項的統籌管理,等等。“這就要求我們打破政府部門過去固有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需要創新工作方法,轉變工作方式,充實工作內容,適應新的情況。”
向社會放權是最大亮點
“這次改革與以往所不同的是,首次提出政府要向社會放權,要讓社會力量來參與社會事務的管理。”李春洪指出,過去政府機構改革,只是把職能在上下級政府或同級部門之間進行轉移,但這次有部分職能要向社會組織轉移。他認為,“能否鞏固這次改革的成果,關鍵在於社會組織能否接住這部分職能”。
李春洪表示,歷次的國務院機構改革都是根據當時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突出的矛盾來進行相應調整的,這次也是如此。他還特別提到,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所反映的政府職能轉變問題在這次改革方案中均有所體現。
推動廣東加快改革步伐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總結和吸收了廣東的經驗,比如大部門的改革,我們最先在深圳、順德等地試點。”李春洪認為,在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方面,廣東也走在全國前面。省委、省政府專門出台文件,成立社工委,在很多方面進行了改革,比如社會組織去行政化、簡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搞一業多會等。另外在工商登記改革方面,廣東這幾年也走得很前,從順德、橫琴到東莞、惠州、深圳,試點范圍不斷擴大,效果都不錯。
此外,在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廣東亦先行一步,近日便已正式出台相關方案,明確將我省核准權限內的28類項目進行分類改革,其中不涉及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的項目一律取消核准,改為備案管理。
“國務院的改革方案是對廣東改革的充分肯定,也將進一步推動廣東加快改革的步伐。”李春洪表示。
對於廣東是否會根據國務院方案進行相應調整,李春洪表示,國務院並未要求地方職能部門全部對口,“這為地方改革留下空間”。“我們回去要認真研究,認真領會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精神,根據廣東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穩步推進廣東的改革。”( 特派記者 黃應來 徐林 攝影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蘇仕日 王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