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兩會前瞻:普惠民生 中國公共資源亟待更均衡
石岩
2013年02月25日10:59   來源:中國僑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48歲的王樺(化名)最近很是煩悶,他的妻子不久前被檢出患有晚期乳腺癌,這對僅靠王樺一人打工掙錢、年收入不足3萬元人民幣的農村家庭無異於晴天霹靂。

“好在有新農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要不我們這個家早就破產了。”王樺苦笑著說。

王樺之妻被檢出癌症時,檢測費加上住院費共計6000余元,王樺家出了3000余元,余下的2000余元靠“國家埋單”。這筆省下來的錢尚不足以為“城裡人”添置一台高端手機,卻對王樺一家四口意味深遠。

作為中國醫療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新農合自2003年開始試點以來,在不斷探索完善的同時,已為數以億計的農村困難家庭解決了燃眉之急,在中國公共資源均衡化推進過程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21日稱,2012年,中國8.05億人參加新農合,參合率98%。人均籌資水平達300元,最高支付限額逾6萬元。15億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農民住院自負費用佔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從2011年的28%下降到24%。

“不可否認,在醫療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醫療資源的均衡化正在向積極的方向邁進。”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醫改方案起草者之一、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周子君如是說。

但周子君坦陳,在推進醫療資源均衡化的過程中,農村醫療、社區醫療仍是極其薄弱的環節,很多農民及城市低收入者“大病返貧”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未來一年,應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水平,進一步完善醫療資源的均衡化。

王樺的妻子自知難以痊愈,不願給貧寒的家庭徒增負擔,已然自行出院,在家服藥治療,但自行購買藥物需“自掏腰包”,成為這個家庭沉重的負擔。

所幸的是,他們的女兒已然在南方某省打工,不再向家裡伸手要錢。小兒子正在念小學六年級,尚可受惠於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全免的政策,該政策始於2005年底,其時,國務院發出通知宣布,從2006年開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7年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

“過去十年,中國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特別是對中西部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的傾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知名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中新社記者說,“但教育公平離公眾的期待還有很大。”

王樺對此深有感觸,長期在北京打工的他,本想帶上妻兒一同前往,可北京過高的學費,加上考慮到兒子將來仍要回鄉高考,這一計劃最終未能成行。於是乎,一紙戶口讓他的小兒子成為長期與父母分居兩地的“留守兒童”。

“這一現象(異地高考難)必須盡快解決,否則不僅會給留守兒童等孩子心靈造成傷害,甚至有可能滋生仇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不無擔憂地說。

可以預期,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的均衡化仍將是一個熱點話題。

“應該看到,教育問題的症結在於深層次的制度,這就決定了我們不應滿足於對具體問題的小修小補,而應該是著眼於相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熊丙奇建言,政府應在教育領域進一步放權,著力於推進教育機構的自主性和平等競爭,與此同時,通過剝離附著在戶籍上的利益等手段,深入推進異地高考改革。

至於進入“深水區”的醫療改革,周子君建言,當務之急,應著力於打破行政壟斷,促使政府和各級醫院的管辦分離,同時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下(基層)走”,方能打破資源配置不公這一醫改堅冰,進一步推進醫療資源的均衡化。

“不指望能拿國家多少錢,隻要國家能在我們最困難時幫俺一把,已經很知足了。”王樺說。(完)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