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李強:三位一體的公平觀
李   強
2013年02月18日14:22   來源:前線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改革開放3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國的經濟總量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怎麼讓改革發展的巨大成果惠及到全體人民?這正是公平正義建設所要解決的最為突出的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我們知道,以往理論界不少人在公平觀的分類上常常使用的是結果公平、機會公平和程序公平的說法,分別是指在資源配置的結果上人們獲得的平等性,在參與機會上的平等性和在競爭的程序、法規上的平等性。

  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看,結果公平與機會公平、程序公平的分析范式實際上是指理解公平的兩種不同視角:一種是認為在資源的配置上,隻有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同樣的份額或同樣的結果才算是真正的公平﹔而另一種則認為,簡單地將分配的結果拉平並不是真正的公平正義,更重要的是應該看,人們為什麼得到了這樣的結果,如果是在機會公平、程序公平的條件下公平競爭,即使結果有差異也是公正的。比如,兩個人競爭,一個人成績突出,另一個人成績低下,那麼,成績突出的在分配的份額上多一些是公平公正的,否則將兩者分配結果拉平是不公正的。實踐証明,這樣的公平觀念有利於鼓勵積極性、有利於激發社會活力,最終有利於全社會的發展。反之,如果是在機會不公平不公正、程序不公平不公正的條件下,片面強調結果的一致性,這樣的分配反而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改革開放以前,我們曾經過多地強調分配結果的一致性,即不管勞動者、經營者、管理者貢獻的多寡,在分配的結果上大體保持一致,所謂“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所謂“一平二調”,其結果是損害了勞動者、管理者的積極性,造成了經濟發展滯后的局面。所以,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在理論上的一個重大調整就是從過去的注重結果的公平,轉向了注重機會、程序的公平。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經濟的持續高增長表明,新的公平公正原則極大地激發了億萬人民群眾的經濟活力與社會活力,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的重要經驗總結。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講到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時,提到了“創造機會公平”的概念,但是,當時的報告中還沒有使用權利公平、規則公平的概念。所以,此次十八大報告將“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三種公平觀作為一組理論概念來使用,在黨的文件中還是第一次。那麼,怎樣理解這樣一組相互關聯的、形成理論體系的公平觀呢?

  我們看看三種公平各自的含義。

  權利公平指每一個公民在行使或享有法律、法規賦予公民的權力和利益上是完全平等的,權利公平是公平正義的最為基礎和最為核心的內容。如果仔細分析權利公平的內部構成,權利公平還可以細分為政治權利公平、經濟權利公平和社會權利公平等。權利公平的提出,無論是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公平正義實踐中,還是在中國關於公平正義的理論研究中,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權利公平包括了法律規定的公民權利的諸多方面,當然也包括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諸多經濟權利,以及選舉權、被選舉權等諸多政治權利。所以,權利公平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公平正義理念的進步,也是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由於權利公平的內容如此眾多,它的全面實現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所以,十八大報告使用的是“逐步建立”的說法。從我國當前的實踐看,三種公平的真正實現還需要全黨做出極大的努力。

  機會公平也稱作起跑點的公平,指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經濟、政治、社會事務的機會上,在獲得各種資源的可能性上,處於同一條起跑線上。十八大報告論述了機會公平的諸多具體表現,有三個方面都非常令人關注。一個是教育公平,即受教育機會的公平,享受高質量教育機會的公平是千千萬萬、家家戶戶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報告提出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尤其是要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第二個是享受社會福利、社會保障機會的公平,報告強調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試想,此種社會保障體系所覆蓋的人口超過13億,僅此一點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就具有重大意義。第三個是參與市場競爭機會的公平,報告強調各種所有制的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規則公平也稱作程序公平,指廣大人民群眾、社會所有成員都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所有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強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如果說機會公平是起跑點的公平,那麼,規則公平則是指在起跑以后,人們在競爭過程中處於平等的地位,在社會活動全過程中遵循同樣的規則。

  三種公平反映了理解公平的三種向度,強調了公平觀的三個不同方面。三者雖然各有側重點,但它們所體現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要實現權利公平就必須做到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反之亦然。三種公平在內容上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互相包含、相互聯系、相互依存關系。如果違反了一個方面的公平原則,也必然會違背另一個方面的公平原則。因此,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三位一體的公平觀。

  十八大報告在講到三種公平的時候,直接的文字上是講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但是,我們不能僅限於社會保障領域,因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果細心讀報告的話,就會發現報告中緊接著三種公平講的是“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這顯然是從更為廣闊的意義上理解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也更為詳細地闡釋了廣大人民群眾如何實現公平正義。

  三位一體的公平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十八大剛剛閉幕,新任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同中外記者見面時,講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他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就是為全體人民服務,就是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而在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時,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則就是三位一體的公平正義觀念。

  三位一體公平觀的提出,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公平正義領域理論與實踐的深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多年以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們黨經歷了處於執政黨地位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公平正義實踐,特別是在小康社會建設與建成的過程中,我們黨不斷加深對於公平正義的新的理解,所以,三位一體的公平觀也是臻於成熟的社會主義公平正義觀念的理論結晶。

(作者: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