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彭 雲
2013年02月10日10:39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消滅貧窮、走向富裕,這是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兩個倍增目標,既是發展中國、富強中國的政治宣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的庄嚴承諾。

  生活富裕寄托著人類千百年來的美好願望,是人類永恆的不懈追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要“保証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努力實現人民生活富裕,更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一以貫之的目標追求。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他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設計和建設,充分包含著對人民擺脫貧窮實現富裕的追求。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構想,一直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基本指標。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已經實現了連續十年快速增長,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實踐証明,不斷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特征。

  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同中外媒體見面會上,習總書記深情地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富民強國”的美好圖景,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奮進。實現人民生活富裕,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貫穿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社會活動各環節,體現在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各方面,是一項復雜而緊迫的系統工程。這既是一個需要經過不懈努力才能實現的宏偉目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為此,必須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不斷增強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信息化水平、城鎮化質量、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我們要按照十八大的整體設計,埋頭苦干、頑強拼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實現人民生活更富裕、更美好、更幸福。

(責編:趙晶、秦華)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