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能力建設與社會組織發展》
——對北京市科技類社會組織的實証研究
2013年02月01日10:0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項目主持人:馬慶鈺

研究與執筆

馬慶鈺 鐘開斌

余永龍 唐 輝

曹堂哲 程 玥

內容概要

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認為社會共同需求的消費品要靠政府系統供給﹔私人消費品要靠市場系統供給。但實踐証明,兩者都會因自身局限性而發生失靈。而社會組織可以彌補它們的缺陷和填補兩者留下的空白。特別是在下崗再就業、環境保護、扶貧開發、艾滋病防治、社會福利、居民社區服務、慈善救助等公益活動方面,社會組織往往能起到良好作用。

毋庸置疑,政府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主導者。但因為人力、財力、智力的短缺,僅僅依靠政府並不能提供讓社會公眾滿意的公共產品。社會組織的存在,正好可以發揮吸引和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甚至是國際資源用於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組織是吸引各種資源的重要途徑。

在計劃經濟時期,政府與社會對話的平台是“單位”。國家通過壟斷資源、利益、信息和發展機會控制每一個單位,而單位又通過對自己所壟斷的資源、利益、信息和發展機會控制每一個人。改革開放以后,這個體制逐漸瓦解,社會出現大量多元利益群體,如農民工、特殊消費者、弱勢群體等。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代表其利益的社會組織,都取代“單位”成為某種利益表達和訴求的主體。在面對政府與社會利益糾紛時,政府可以直接在社會組織這個平台上通過對話達成和解,化解激烈沖突﹔在面對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時,政府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居間斡旋調解﹔而在資源配置和政策制定中,代表各自利益的社會組織可以成為本群體的代言人,表達利益訴求,影響決策意向。由此可見,社會組織是緩和社會沖突、化解社會矛盾的減壓緩沖裝置。

社會組織為滿足人們結社交往需求提供了條件。人們通過社會組織,得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分擔困難和痛苦,分享成功和喜悅,實現單個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和得到的感覺。社會組織還為人們開展志願活動、進行公益奉獻和各種志趣愛好活動提供了平台。它以獨特的社會網絡方式,將社會納入組織有序的生活中來,促進成員行為的自律,使他們適應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提升社會誠信和社會責任水平。在這方面,社會組織可說是增加社會凝聚力的粘結劑。

社會組織是政府職能轉變中的重要合作者。多年來“全能政府”的弊端使人們認識到,政府的職能和功能是有限的,社會管理主體的多元化、政府和社會的分工合作與共同治理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我國政府行政體制改革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將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交給個人自己、社會組織以及市場來做,真正解決政府職能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為此政府一直強調要政企分開、政社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其中的政社分開就是政府的職能要與社會組織的職能分開,也就是說,凡是社會組織和個人自己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事情,政府一概放手。走到這一步,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政府來改變觀念、投入精力、採取措施,培育和幫助發展社會組織,促進公民自主意識與自我管理和服務能力的不斷增強。一個成熟的社會,不能一切都靠政府,也不能一切都由政府來包辦,僅僅依靠政府單打獨斗、大包大攬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社會建設的。社會事務和公共服務首先應依靠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進行力所能及的處理,他們做不了的,再由政府來承擔。所以執政黨和政府要學會培養社會組織,通過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保証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目前,在許多國家,社會組織對社會發展的推動和影響已經比肩政府和企業,正成為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等領域的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國,社會組織發育得還很不夠,需要大力促進其發展,引導和鼓勵它們在社會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科學技術協會本質上屬於社會組織的一種,它是一個帶有樞紐型特點的社會組織,在政府和各類科技組織之間架起一個橋梁,凝聚科技界力量,充分發揮專家薈萃的特點和優勢,為社會建設做出積極貢獻。比如,為政府提供決策咨詢服務﹔面向社會提供各類科技范疇的公共服務﹔向社會提供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服務﹔努力推動學術交流的廣泛深入開展等等。2004年,中央開始提出“社會建設”的新概念並且以此為起點,逐步調整社會管理的思路和戰略。總的來看,就是要努力構建一個多元參與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新格局。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中如何發揮作用就成為一個新課題。這至少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尋找答案:一個是政府方面,如何來轉變政府職能和履行職能﹔一個是社會組織方面,如何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盡快調整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為擔當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中的責任准備好條件。這些答案的獲得需要基於實証的研究才能給出來。

鑒於國家行政學院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地位和實力,我們設計了“北京市科技類社團能力建設實証研究”的重點課題,並委托在社會組織建設領域內具有廣泛影響的馬慶鈺教授組建研究團隊來具體執行。目的是通過實証調研的方法來摸清北京科技類社團在當下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發揮作用的情況,進而了解他們的能力現狀,在此基本判斷基礎上給出提升社會組織能力發揮更大作用的建議。經過努力,課題組完成了研究任務,獲得了預期的有分量的成果,為政府管理部門了解科技類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和能力水平提供了全面和比較客觀真實的依據,同時也為職能部門改進管理和服務以及為相關社會組織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出了很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相信這些具有理論指導意義和實際操作性的重要建議,對於促進政府和社會組織不斷完善自己的角色,形成良性互動的政社關系,推動社會組織盡快成長為名副其實的“第三部門”並發揮自己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應有作用,能夠產生富有成效的積極效果。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馬慶鈺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