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三型政黨建設的重大意義
王懂棋
2013年01月27日14:43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同志深刻指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是我們黨歷史上首次提出“三型政黨”建設的目標,意義深遠,影響重大。

“三型政黨”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的生動體現

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發揮,離不開黨在實踐中的不斷學習、不斷服務、不斷創新。

重視學習、善於學習,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黨各級組織的顯著特征。學習型政黨的提出,有利於發揮我們的思想政治優勢,克服本領恐慌。有助於通過學習不斷增強我們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引導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構筑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增強黨的肌體自我免疫力。由於我們走的是一條前無古人的路,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在必要時候,甚至要求我們敢於破除馬克思義經典中的個別結論。因此,無論是組織結構與功能的調適,還是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的改進,都沒有現成的模式,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做到在干中學、在學中干。

服務型政黨是我們黨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服務型政黨的首次提出表明我們黨將站在更高的角度統籌、調適黨組織的功能,進一步整合執政資源。表明我們黨將更加重視執政黨在社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應對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需求。從各地的實踐來看,服務型黨組織的做法早有試點並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某些地區的基層黨組織不再作為權力的直接掌握者,和政府爭當行使權力的主體。而是恢復政黨作為政治組織的本來面目,充當人民與公共權力聯系的橋梁。黨組織充分發揮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作用,通過切實有效的服務來贏得民心。基層的實踐,將為服務型政黨建設的展開提供有益的借鑒。

創新型政黨是我們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進程中的必然要求。在學習與服務的過程中,我們黨對規律的了解和認識將不斷加深,這必然要求通過創新,不斷調適和完善黨的各項建設。通過創新,不斷完善執政黨的執政理念、行為方式和運行制度。

“三型政黨”建設是提高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

執政能力建設既是黨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在黨的建設主線中起牽頭管總作用。從實踐經驗和邏輯聯系來看,我們黨執政能力的提高與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政黨建設有著內在的統一性。

回顧建黨90多年來,我們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正是因為我們堅持了“三型政黨”建設的統一。學習型政黨的建設,在理論創新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使我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在新的歷史時期,學習型政黨的提出,不僅是我們黨傳統思想政治優勢的延續,更是我們黨應對自身變化和社會訴求,在思想層面進行的主動調適。著力解決 “一些黨員、干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的突出問題,克服本領恐慌和消極懈怠。

服務型政黨的建設,在解決矛盾和問題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針對政黨與社會關系的新變化,群眾的利益訴求趨向多元化,更加注重物質利益、更加注重自我發展、更加注重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在經濟上追求均等的發展機會,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要求共享發展成果﹔在政治上追求更多的民主權利,要求參政議政、參與社會管理﹔在思想上崇尚個人自由,價值多元。現實的變化,要求我們黨更加重視服務型政黨建設。通過服務方式創新和服務平台建設,恢復政黨作為政治組織的本來面目,充當人民與公共權力聯系的橋梁。 黨組織充分發揮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作用,通過切實有效的服務來贏得民心。

創新型政黨建設,在完善執政體制機制中提高了黨的執政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型政黨的首次提出為我們黨堅持與時俱進,永葆生機和活力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有利於在完善執政體制機制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事實上,創新型政黨是我們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進程中的必然要求。黨的執政效率的提高、執政形象的維護、執政權力的約束,都離不開創新。在學習與服務的過程中,也必將產生強烈的創新沖動。創新的過程就是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的過程。貫穿於完善執政黨的執政理念、行為方式和運行制度的各個方面。

從“三型政黨”內在的邏輯關系來看,三者共同存在於一個黨建大系統中。三者的有機聯系,進一步拓寬了傳統黨建的思路,把黨的建設放在一個開放的政治系統中予以布局和統籌。針對我們時代的社會開放和多元性特點,“三型政黨”的提出並作為黨的建設目標,創造性地架構了我們黨建的開放系統,使其有效應對社會開放系統的能量輸出,不斷盤活現有的執政資源,擴大執政基礎,創新執政方式。

“三型政黨”建設是改進領導方式的重要舉措

“三型政黨”建設目標的提出,強調從強權型領導轉向平民型領導,從封閉型領導轉向開放型領導,從命令型領導轉向溝通型領導,在學習、服務與創新中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塑造政黨—政府—社會之間的多元信任,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首先,提倡平民型領導。鄧小平曾經講過,領導就是服務。領導者要為廣大群眾提供寬鬆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讓廣大群眾去心情舒暢地做好本職工作。“三型政黨”建設要求領導者改變以自我為中心、以熱心服務者自居的傳統思維,把服務同領導意圖的實現和決策目標結合起來,統一起來﹔要求領導者以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在政策制定執行中,不被條條、框框所束縛,深入基層一線調研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通過服務和學習,不斷取得群眾的新認同。

其次,適應開放型領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三個大台階和兩個時期。今后,我們既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我們還將高舉改革的大旗在一些領域繼續深化改革。這就要求執政黨建設的目標適應開放的環境,要求黨的領導方式適應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適應技術變化的日新月異,從封閉型領導轉向開放型領導。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的背景下,黨的領導必須跳出管控、維穩思維下社會管理的誤區,轉而注重溝通和協調。注重社會的多元需求,重視對公共政策議程的引導。通過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發揮組織優勢和黨員優勢,不斷鞏固並擴大執政基礎。

再次,重視溝通型領導。在傳統的領導活動中,領導者處於中心,習慣於發號施令、指揮控制,領導的基礎是信息自上而下的單向度流通,群眾訴求反饋的體制內傳遞。個體之間、地域之間的差異很小,黨的領導在實踐中往往演變成“替人民作主”的方式。但是,在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背景下,社會的力量必然會不斷生長,各類社會組織會不斷興起。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這表明,我們黨在處理與社會關系時,要繼續從一些不該管、管不好的領域退出。在領導方式上,也必然要求順應社會的變化,多運用溝通的方式,應對各類新社會組織和新社會群體的訴求。通過溝通,實現各類組織、群體之間相互學習,增進了解﹔通過溝通,根據群眾訴求變化不斷提高服務水平﹔通過溝通,不斷把握社會變化,實現有效創新。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