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公開“晒家庭財產”,這在不少人看來猶如一扇生了厚厚鐵鏽的大門,用盡力氣也難以打開。1月18日,廣州市政協副秘書長范鬆青向政協遞交提案,呼吁廣州在全國率先試行公職人員家庭財產申報公開制度。他還以身作則,公開了他的家庭財產情況。(《瀟湘晨報》1月20日)
范鬆青雖然公開個人財產,但內心也在掙扎,因為擔心“樹敵”,他如實告訴記者:“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於家庭財產較多且巨額財產來路不明的官員。”
公開官員個人財產,這是反腐倡廉的世界性經驗總結,也是公眾翹首企盼的。范鬆青倡導官員公開個人財產並以身作則,這符合國家和黨的利益,也符合公眾意願。如果范鬆青因為主張公開官員財產而樹敵,這個“敵”,也是黨的“敵”、人民的“敵”。
和平年代再談“敵”貌似危言聳聽,因為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所謂“敵”是指互相仇恨而敵對的人或敵對的方面,是你死我活的。而當下我們周圍的矛盾,只是不同社會群體、利益群體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所以,如今說要厘清誰是阻礙改革發展的“敵”,似乎不合時宜。但是,也不盡然。“敵”不是階級斗爭社會中的專有名詞,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往往是為了一方的利益而損害他方的利益,也稱“敵”,即俗稱的“既得利益群體”。
最近一段時間,“房妹事件”在網上熱炒多日,但一度不曾見官方權威解釋。對此,地方有官方人士坦陳——當地並不想再查此事,因為牽扯的人太多,一查就得罪人。其言外之意不言自明:“房X”的背后,是盤根錯節的社會關系,交叉著各種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犯罪行為,誰去調查、淌這趟渾水,誰就會“樹敵”太多……顯然,在“敵”們面前,有些檢察人員也畏懼、害怕。
由此我想起,最近幾年,一些利好的政策為何動輒胎死腹中或遲遲不能出台?比如,養老金多軌制並軌難、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醞釀8年未出台等,有關方面的解釋都是:緣於既得利益群體(集團)的阻礙,而且,我們也天天罵既得利益者,但是,誰是既得利益者呢?相信沒一個人能說得清。
經濟學家華生在去年9月召開的第二次莫干山會議上講到:不要簡單地把既得利益者認定為“你的敵人”,實際上,既得利益者在我們身邊,甚至可能包括我們自己,這才是改革的復雜性。時下,“我”與“敵”,顯然不是你死我活的敵我關系,而是利益博弈關系,我們不必談“敵”色變。改革向前,不僅要厘清誰是既得利益者(即“敵”們),關鍵還在於一些既得利益者(如官員)要敢於“革自己的命”,以此推進社會進步與發展,實現社會公平,消弭社會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