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增加居民收入關鍵是激活企業家精神和民間投資
必須理性對待“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實現方式,明確收入的增長更多地依靠市場發展的作用,若簡單地依靠政府的財政或貨幣政策或行政命令,最終隻會引發持續性的通貨膨脹,導致生產結構扭曲
劉志銘 鄭健雄
2013年01月21日15:19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筆者認為,增加居民收入關鍵是激活企業家精神和民間投資。

企業家精神是經濟增長的根本驅動力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家精神是經濟增長的根本驅動力。企業家對利潤機會的追逐和捕捉,將推動企業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和產品質量的提升,從而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企業家精神天然地與民間資本緊密結合在一起。由此,民間資本的擴大、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促進企業對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需求,從而推動整個市場有效運轉和良性循環﹔另一方面,生產規模的擴大需要增加勞動力,從而推動勞動就業的增加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在我國現階段,存在著制約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經營環境和制度建設,另一個是觀念問題。

在經營環境和制度建設方面,企業面臨兩大問題。第一是企業稅負過重。企業上繳的稅收佔了企業經營成本相當的比例,稅負過重,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挫傷企業家的經營積極性和民間投資的活力。2008年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我國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主要是美國和歐盟)由於經濟蕭條和主權債務危機等原因導致國外市場需求下降,加上人民幣不斷升值,出口型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如果在稅負方面不作適當調整,企業的生存將面臨更大的困境。第二,產權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一個界定及實施良好的產權制度,能夠避免政府的隨意干涉,為企業提供穩固的法律保障和形成穩定的生產預期。這樣,企業家就能源源不斷地為經濟增長創造動力。

在觀念上,部分學者提出通過立法或行政等方式提高勞動報酬在企業收益中的比重。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在企業經營收入構成上,簡單可分為企業主利潤、勞動工資以及原材料購買與設備投資三大部分。隨著技術不斷創新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化,企業主為維護自身的競爭力必然將相當部分的收益轉化為生產技術和設備的改進上,如果通過立法或行政手段要求企業提高工資在企業所得中的比例,必然會減弱企業適應競爭需要而改進技術和生產設備的能力和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同時,利潤的下降也會挫傷企業家的經營積極性。在企業利潤分配的問題上,還是應把決定權交給企業和市場,這樣將會更有效率。

通過再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必須處理好三方面問題

為進一步縮小貧富兩極分化,必須對再分配制度進行改革,而通過再分配制度的改革來提高居民收入,必須處理好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提高國有企業利潤上繳的比例,並將其切實落實到關乎民生的財政支出方面。現行政策要求國企利潤上繳的比例大約是5%-15%,遠低於國際慣例的上繳比例。國有企業上繳利潤比率過低,與其良好的盈利狀況和佔有巨大公共資源的背景不適應,違背國有企業設立的宗旨,顯示其承擔的社會責任偏低。為了真正體現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將其利潤上繳的比例上升到國際慣例水平(如33%)。此外,在提高國企上繳利潤比率的基礎上,政府必須提高該財政收入的使用效率,將其切實落實到關乎社會民生的教育、醫療衛生等財政支出方面,以此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理性看待“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部分學者把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看作為類似於上世紀60年代帶領日本經濟騰飛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社會也普遍寄望能夠通過“國民收入倍增”實現中國新一輪的經濟發展。但是,我們必須理性對待所謂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實現方式,必須明確收入的增長更多地依靠市場發展的作用,而非簡單地依靠政府的干預政策。若是簡單地依靠政府的財政或貨幣政策,或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人為地提高居民收入,最終隻會引發持續性的通貨膨脹,導致生產結構扭曲,並引發經濟周期性波動。

第三,克服雙軌制、建立普惠制的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保障方面,普遍存在著雙軌制,社會保障制度的雙軌制拉大了收入差距。此外,在公費醫療、孩子入學等問題上,也普遍存在雙軌制。因此,社會保障需要創設一個公平的制度,以此遏制收入差距的擴大,紓緩群眾對收入不公的不滿。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經濟研究所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