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這一重要論述,是黨繼續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群眾勝利前進,保持黨的生機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一、深懷愛民之心,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是黨的生命根基和價值追求。因此,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
(一)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黨的最高利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庄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兩個絕大多數”明確了無產階級運動的主體和目的,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和宗旨。在舊中國,農民階級佔人口的大多數,他雖然也是被壓迫被剝削的階級,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但由於它的經營方式是分散、落后的,是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日益分化的,因而沒有獨立的政黨,提不出代表廣大農民根本利益的主張。同樣,中國城市小資產階級也提不出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張。民族資產階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一面,也不可能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隻有最富於革命徹底性和組織紀律性的工人階級及其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才能代表和保護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群眾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實踐,作為取得對客觀世界真理性認識的源泉。通過人民群眾的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人民群眾的實踐檢驗和發展真理,以人民群眾的實踐願望和利益作為衡量自己綱領、路線是否正確的最高標准。正是由於我們黨堅持了這樣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才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我們的黨之所以能取信於民,並且勇於承擔和修正自己的錯誤,就是因為它光明磊落,既勇於為人民的利益堅持真理,又敢於為人民的利益修正錯誤。
(二)忠實地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黨的根本立場。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由於歷史條件的變化,黨的每一個具體歷史階段的工作任務有所不同,為人民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黨的根本宗旨始終沒有變,而且貫穿於黨的一切活動之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適應全國各族人民的要求,提出了正確的斗爭綱領,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又根據人民的利益,努力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制訂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八大明確了黨和國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目標前進等重大問題。所有這些,正是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科學體現。習近平在當選總書記后的首次公開講話中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鮮明宣示了他帶領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堅定決心。
(三)隻有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鞏固執政黨的地位。忠實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共產黨執政的條件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戰爭年代,殘酷的斗爭環境,迫使我們黨員和干部自覺去聯系群眾,為人民謀利益,爭取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奪取全國政權后,黨處於執政地位,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為誰掌權問題就關系到黨的性質和根本。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必須執行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這就要求黨在自己的工作中,注意體察群眾情緒,傾聽群眾呼聲,把握各種矛盾,掌握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規律,制訂出合乎實際,順乎民意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並使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正如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們的各項工作都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為標准,隻有這樣,才能把群眾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按照黨所指導的方向和道路前進。
二、恪守為民之責,不斷推進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發達生產力的基礎之上,我們為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奮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改革和發展,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
(一)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要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証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創造力。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高度凝聚民智民力。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於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用以指導實踐工作。實踐証明,凡是成功的政策,都來自群眾的創造,來自群眾經驗的提升。當今世界,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思想文化交流相互激蕩,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的改革和發展的任務更加緊迫和繁重,面對前進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要不斷探索新思路、新舉措、新方法。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敢於開拓,勇於擔當,多干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戰勝和解決前進中的一切困難和問題,把我們偉大的事業推向前進。
(二)必須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給世界生產力和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我們必須敏銳地把握這個客觀趨勢,始終注意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掌握、運用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跨越。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其核心和關鍵在於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因此,我們黨要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不斷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當前,我們一方面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另一方面,要不失時機地加速發展有市場需求和前景的高科技和高新技術產業,帶動和促進新興產業的崛起,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用高新技術產業主導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全局。要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強國家對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宏觀指導與管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三)必須大膽吸收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充分說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力量,這就決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不僅取決於我國的經濟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能否有效地利用國際資源、國際先進科學技術及管理經驗等國際經濟條件。同時,縱觀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要盡快縮小這種差距,使社會主義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不斷加強同世界各國在貿易、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內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式,作為發展和壯大自己的基礎。
三、善謀富民之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既要著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既是執政黨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又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不動搖。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尤其是近十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因此,我們必須貫徹黨的富民政策,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改善人們的吃、穿、住、行、用的條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進醫療衛生條件,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二)以良好的作風贏得群眾依賴。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全黨必須牢記,隻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隻有居安思危、勇於進取,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的作風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本質上都是脫離人民群眾的。作為執政黨的領導干部,要多辦利民之事,做到體察民情,從感情上貼近群眾﹔了解民意,注意傾聽群眾的呼聲,真正把群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集中民智,從人民群眾中吸取營養和智慧﹔愛惜民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好、發揮好、保護好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民為國之本,國以民而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我們一定要懂得:群眾最可敬,因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最可畏,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群眾最可靠,因為我們的智慧、力量、源泉都來自這裡。因此,我們必須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從群眾最關注、最盼望、最不滿意、最急需辦的事抓起。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敢於開拓,勇於擔當,多干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
(三)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國以人興,政以才治,千秋大業在用人。用什麼人的問題是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於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執政骨干隊伍”。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黨要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有中國特殊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就必須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險考驗的干部隊伍。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優秀干部充分涌現、各盡其能、才盡其用。全面准確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擴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質量,完善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促進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到用好的制度和作風選人,把作風好的人選出來。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各地都在干部的能上能下上進行了一些積極的嘗試,加大了干部競爭上崗的工作力度,形成了干部正常的更新交替機制,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推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有效防止了用人上的失察失誤。同時,各地還在干部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和重大責任事故追究等干部“能下”的制度上進行了試點,使長期形成的“少數人選少數人”的干部任用制度有了重大突破,有效地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作為中國執政黨的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有執政意識,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必須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觀點。始終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從強國富民的使命感出發來看待權力,目光遠大,心胸開闊,自覺奉獻,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