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四個維度體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政治理念
中共鐵道部黨校  邱少明
2013年01月21日16:0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馬克思恩格斯強調:“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頁)作為當代中國的時代呼喚而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僅契合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而且洋溢著鮮明的時代精神。

一、人民理念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深度關聯。馬克思恩格斯1848年2月於《共產黨宣言》中深刻斷言: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無產階級、為絕大多數勞動人民謀利益。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具有堅定的、徹底的人民性,因為其秉持“以人為本”理念,將人民人視為主體、目的、標尺,這透顯了唯物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之根本原理。再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創者、發展者從來都是將億萬群眾的利益置於第一位。比如“總設計師”鄧小平,總是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思索所有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復興理念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在我們黨團結帶領56個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產生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民族騰飛的強大思想武器。自1840年始,中國人民直面兩大歷史性課題: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與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前一個歷史性課題已於1949年解答,后一個歷史性課題我們正進行中,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將祖國強盛、人民富裕與現代化建設有機統一,是黨領導13億華夏兒女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武器。一言以蔽之,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圓我們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三、憂患理念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帶著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及黨建的嚴峻挑戰的深度憂患,而矢志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產生的。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帶著對黎民疾苦的深度憂患,而百計千方地改善民生產生的。比如,鄧小平理論是對改革之初各種復雜情況的深度憂患產生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各種復雜矛盾的深度憂患產生的﹔科學發展觀是對發展進入“攻堅期”凸顯的各種嚴峻挑戰的深切憂慮產生的。再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帶著對“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開除球籍”的深度憂患,而破釜沉舟、發憤圖強產生的。

四、未來理念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具前瞻思維,蘊含未來意識。其不僅照顧華夏未來發展的吁求,而且思索全球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陳澹然《寤言二遷都建藩議》)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僅著力應對當下及未來中國發展的根本問題,而且探尋整個人類社會更為美好的發展道路。換言之,其未來意識所考量、預測、關涉的是中國及世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應然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及世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所以科學,即在於其理論體系乃基於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對現實國情的全面洞悉、對未來圖景的科學預測。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 學習思考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