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春江水暖“魚”先知
中共廣西百色市委常委、秘書長  黃建寧
2013年01月21日15:3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春江水暖鴨先知”是北宋著名詞人蘇軾《惠崇春江曉景》中的名句,意喻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體會到春天的來臨、水溫的上升。雖寥寥幾字,卻細致逼真、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南方早春的秀麗景色,可謂千古名句。但春江水暖誰先知?筆者認為,鴨子更多是浮於水面,魚兒卻潛游於水中,更容易感覺水溫的變化,故此,春江水暖更應是“魚”先知。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漫長的革命斗爭和經濟建設實踐中,我們黨正是秉承這一宗旨,弘揚這一作風,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愛戴和擁護,和人民群眾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魚水關系。實踐証明,無論在任何時候,隻要我們黨的方針政策從群眾中來,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我們的事業就能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反之,則事與願違,讓黨的事業遭受挫折,蒙受損失。因此,作為黨的領導干部,作為共產黨員,我們都應該學習魚潛水底的精神,反對鴨浮水面的作風,把深入群眾帶領群眾實現對美好生活的願望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黨的十八大作出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帶頭深入基層體察民情,輕車簡從,厲行節儉,在親民、愛民、為民方面作出了很好表率。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面對新的任務、新的挑戰,我們的各級領導干部,隻有下高樓、出庭院,入企業、走農村,自覺把自己當作“魚”,暢游於人民群眾這汪“水”中,察民情、聽民聲,接“地氣”,聚“人氣”,體會群眾冷暖,傾聽群眾心聲,從群眾中汲取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的智慧,才能順民意、解民困、惠民生、得民心,不斷密切黨群魚水情深的關系,帶領人民群眾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要善感“水溫”,解決好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為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當前,我們國家正處在發展黃金期與矛盾凸顯期,解決好各種矛盾問題,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群眾要求解決的問題就是黨委、政府工作的“溫度計”,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我們必須保持對民情“水溫”的高度敏感,時刻保持對民生問題、群眾安危冷暖的直接感知,保持親民、愛民、為民感情和實踐的持續“升溫”,要多下基層深入了解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公平、醫療衛生、扶貧開發、企業改制、征地拆遷、社會穩定等問題,了解群眾疾苦特別是群眾出行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就業難、維權難等難題。多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多辦好事實事,多出台務實為民的好政策,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體現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愛,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要善知“水情”,確保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於民。群眾滿意是我們工作的最高標准。各級黨委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否合民意、得民心,關鍵看能否促進地方科學發展、能否讓群眾得到實惠。因此,各級領導干部要多下基層,訪民問計,了解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是否貫徹落實到位,惠民政策是否兌現,特別是涉及基層發展和群眾利益的各項決策部署、政策措施會否“水土不服”,是滯后了還是激進了,是復雜了還是簡單了,群眾有什麼新需求、新意見等等。要在掌握好基層“水情”的基礎上,梳理甄別,集中和採納群眾意見建議,在完善提升和整改落實上下功夫,確保好的決策部署得到順利有效實施,損害群眾利益的決策部署及時得到糾正,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計於民、造福於民。

要善順“水勢”,尊重和激發群眾首創精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思路在群眾中,辦法在群眾中,希望在群眾中。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帶頭解放思想,帶頭密切聯系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深入了解基層群眾實踐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尊重、鼓勵、保護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不阻攔符合改革發展大勢且群眾想干的事,不強迫群眾干不想干的事,對看准的事情鼓勵群眾大膽地闖,讓群眾擔當改革發展的主導者。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 工作交流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