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加強社會建設為什麼要強調“創新社會管理”?
周仲高
2013年01月15日13:37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強調“創新社會管理”,就是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加強社會建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是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的戰略構想,是在近十年的時間中逐步清晰和明確起來的。早在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就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2011年2月,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再次提出要“扎扎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系統提出了要以“四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管理體系,是對我國社會建設認識的深化,是社會管理制度創新的重要體制,為進一步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提出了行動綱領。一是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報告中首次把“法治保障”納入到社會管理體制中來,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彰顯出法治在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報告也將“社會管理格局”改為“社會管理體制”,表述更加准確,內涵更加豐富,突出了社會管理的制度化要求。二是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報告對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主體、覆蓋范圍和供給模式提出了明確要求,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執政本色。三是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報告首次提出了現代社會組織和現代社會組織體制這兩個概念,明確提出了“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新要求,有利於促進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四是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這是社會管理理念的重大創新,體現了從傳統的被動維持穩定向主動創建平安模式的轉變。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