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將其他兩個“倡導”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基本價值規范
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礎構建核心價值觀
張豐清
2013年01月14日08:34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包含了從理想價值屬性到現實價值目標和道德價值要求的多層次價值理念,反映了國家、社會、個人各層面的願景和訴求。核心價值觀隻有扎根於現實生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甚至通過制度固化下來,成為一種文化,才能逐漸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內在信念和自覺行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就是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基本價值規范。

“愛國”是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愛國”是核心價值觀的核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歷史反復証明,“愛國”從來就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要素和第一位的價值觀。“愛國”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和美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今天,“愛國”既表現為對祖國河山、歷史文化等的熱愛之情,更意味著將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融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中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隻有繼續把“愛國”作為不可須臾離棄的價值觀,貫穿於民族復興整個歷史過程,才能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理想邁進。

“敬業”是公民的基本職業要求,也是“愛國”在工作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敬業”是公民的基本職業要求,是從業者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條件,也是“愛國”在工作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敬業”既包括精神層面的內涵,也包括務實層面的要求:敬業就意味著熱愛、看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並將這種自豪轉化成對工作的動力,對生活、集體和國家的熱愛。敬業者既希望獲得個人的成功,往往也對單位、國家具有激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一個偉大的民族是由無數個忠於職守、品格高尚的個體組成的。國民能否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地干好本職工作,不僅關系到自身生存發展,也決定著整個國家的健康發展。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目標,就必須以公民的恪盡職守及對祖國的誠實忠義為前提。

“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備的道德品格

“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備的道德品格。“誠信”包含“禮於外,誠於內”。其基本內容是誠實、誠懇、信用,也就是以誠懇待人,靠誠取信於人。“誠”不僅是道德的基礎和根本,也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証。“信”是一個人形象和聲譽的標志和個人所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品質。當今社會,“誠信”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個體道德修養層面,它更是現代公民的社會公德和公共領域的交往規矩以及政府機構的行事准則。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約定,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條約,都須講誠信。誠信也是國家社會建設的基本要求,隻有國家社會都講誠信,誠信才能成為維系整個社會的紐帶,才能成為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狀態。隻有人人從“我”做起,讓誠信真正根植人心,人與人之間才會更加友善,社會文明才能更進一步。

“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友善”包含善待親友、他人、社會、自然等。善待親人可以和諧家庭關系。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諧人際關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諧的生態關系。能否以友善的態度為人處世,不但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同時也體現了一個民族素質的高低。“友善”不像敬業等職業道德那樣指向特定的群體,它是緊涉人際關系的道德要求,是各階層各行業都應該積極倡導的具有基礎性和普適性特點的價值觀。近年來同事之間、鄰裡之間、部門之間、地區之間涌現出了“希望工程”、“送溫暖”等無數友善的感人事跡。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友善”美德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充分體現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了巨大的親和力和凝聚力。隻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倡導並保留一份友善之情,發揚友善互助的精神,人間才能充滿更多的真情,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隻有體現個體層面道德和價值要求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內化為每個人的行為規范,才可能真正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作者系華南農業大學思政部教授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