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祥(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對於十八大報告的理解,我圍繞“攻堅克難”這四個字來談談。從2012年到2022年這十年,這一個階段的本質特征是什麼,十八大報告的主題詞已經把它表達出來了,就是“攻堅克難”。建成小康的事業,我覺得要圍繞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制度這八字來考慮。我們遇到的機遇是什麼,我們遇到的挑戰是什麼?不能把“攻堅克難”作為一個口號,我理解這個“堅”就是政治體制,政治體制的核心是權力結構以及由權力結構產生的權力運作方式。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權力社會,權力社會是以行政權力為核心的至高無上的,
而經濟權力和社會權力是依附於它的金字塔結構。這麼一個權力結構,就產生一個中國特有的權力運作方式,這就是權力至上,自上而下逐級管制,缺乏制約。這個“難”,表現在經濟領域當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難。1978年到現在是34年,成就是世界第二,GDP上去,但34年最大的問題是大家感到分配不公。從古至今,我們的分配方式都是比生產方式落后,這是經濟領域兩大難。政治領域兩大難一個是民主,一個是法治。蘇聯也曾搞過民主,它的民主有三個東西沒解決好:第一個是民生與民主的關系,他不先解決民生先解決民主。第二個是民主和法治的關系沒處理好。沒有以法治為基礎的民主,這個民主不是個好東西,沒有法治思維、法治觀念、法治環境,上街游行示威肯定是打砸搶。第三個是沒有提高駕馭民主化進程的能力來講民主,這個民主是肯定要推翻共產黨的。你光講民主,民生問題沒解決好,腐敗問題也沒解決好,結果沒有駕馭民主化進程的能力,人們就用民主來打擊共產黨。所以講民主很難,法治也是個難題。文化領域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增強精神世界的力量。打鐵首先要自身硬,我們自身怎麼硬。十八報告在黨的建設裡講了一句話,中國特色偉大事業,關鍵在於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執政骨干隊伍。怎麼“硬”?我認為硬在本質、硬在能力、硬在作風、硬在人才。第一硬在本質。黨的本質才真正是我們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我們領導干部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而有人是以權謀私,本質顛覆,消極腐敗,精神懈怠。所以說硬在本質就是一句話,把我們從事的職業真正當作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事業。第二硬在能力。主要是兩個能力:一個是結構性改革的能力,一個是實踐創新的能力。我們的理論創新能力很強,有三大成果,但實踐創新能力就相對不足,所以這硬在能力。第三硬在作風。十八大報告中講作風的有很多,最關鍵的是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的人得利。第四硬在人才。人才的問題是創業的問題,給他搭個創業的平台,人才就出來了。這四個“硬”,硬在本質是事業,硬在能力是專業,硬在作風是敬業,硬在人才是創業。所以,我們理性地期待把這四個硬做好了,2020年就能向中國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我強調理性,不強調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