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讓“人民日報評論員”不再神秘
曹林
2013年01月06日08: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欣聞《人民日報》開評論版了,作為同行,很是期待。時事評論的繁榮即公民表達的繁榮,這一波的時評熱已持續十多年了,評論版也早已成為當下中國媒體必備的常規版面——沒版面的增版面,有版面的擴版面並提到前面。《人民日報》此前一直有評論,此次開辟評論版,既是順應時代潮流,也是想在眾聲喧嘩的新媒體時代謀求機關報的話語權。

意義當然很多,網友和媒體已經作了很多闡釋,如民聲民意多了一個渠道、言說多了一個平台、能經常看到體制內最“官方”的媒體在此起彼伏的時事熱點中的聲音。作為一個以評論為業的媒體人,我更看重另一層意義,就是這個常規化的評論版,會讓“人民日報評論員”這個過去在中國人政治生活中曾經非常神秘的符號不再神秘。常規化的評論版面和常態化的評論聲音,更符合新聞規律和評論文體的要求,會祛除“人民日報評論員”過於濃重的政治色彩,弱化評論的政治功能,使這家以“人民”為名的媒體的評論更有親和力,使評論回歸評論。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人民日報評論員”不是一個評論員,寫的也不是評論,而是代表著一種政治規格和政治風向,代表著中央的聲音和高層的取向。據說,很多外媒駐中國的記者是通過看央視的“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來判斷中國政治風向的﹔很多黨政官員將此當作一個窗口,猜測其后的背景,觀察上級的意圖,揣摩高層的取向。每當這份報紙刊登一篇評論員文章,很多人都在猜測其后的政治取向:哪個領導人授意的?想傳遞什麼高層取向?哪些高層圈了同意發表?所以,這種觀察角度下,曾發生過該報一篇評論員文章讓股市大起大落的事情。

過度闡釋“人民日報評論員”和過度解讀“人民日報評論”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當然是不正常的。曾多次與該報評論員同行聊過那些影響很大、外界議論紛紛的“評論員文章”,面對外界的各種猜測,他們也很無奈,實際上哪裡有外界猜測的那麼神秘。很多時候就是編輯部想對某個熱點表明報社立場和態度,發出自己的聲音而已,哪裡有那麼多的背景。停留於無中生有地分析背后的政治力量,而不看文章本身的觀點,評論就失去了應有的觀點力量。不討論觀點而討論背景,這也是評論員和評論文章的失敗。

《人民日報》推出評論版,是對“人民日報評論員”的祛魅。其一,沒有評論版的時候,人們可能因為這份報紙“評論少”而對這種文體作出過度的闡釋,現在這份報紙上評論文章多了,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整版文章,哪裡有那麼多的“中央聲音”和“高層背景”啊!其二,這份報紙在開版時說得很清楚:“我們還將努力把評論版打造成干部論政的平台、學者爭鳴的空間、群眾議言的廣場,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鋒中,傳遞‘中國好聲音’,謀求最大公約數,推進社會前進的步伐。”就怕外界亂猜測評論文章的背景,人家表達得很清楚,這裡的評論跟其他媒體的評論是一樣的,同樣的追求、同樣的操作、同樣的功能。是群言的平台、眾聲的廣場,不是高層的話筒和傳聲器。

樂見“人民日報評論員”不再神秘,走上平常的評論版,回歸“評論員文章”這個文體應該承擔的功能。當然了,更期待這個以“謀求最大公約數”為已任的評論版能更多擺脫居高臨下的姿態,帶頭引領黨報機關報改變文風,當好溝通官方和民間的第三方橋梁,履行其“新一年努力說真話”的承諾。作為同行,願意一道作改革的馬前卒,一道推動中國改革前行。

(責編:萬鵬、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