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3年01月05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社會建設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統籌推進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這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我們要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續取得新進展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基礎上,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斷加大,城鄉就業持續擴大,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定增加,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都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些成就與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與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新要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在推動經濟建設的同時,著力加強社會建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社會建設的重點位置,進一步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收入、養老等問題,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百姓的衣食之源。要貫徹實施勞動者自主創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務,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滿足勞動就業人口的就業需求,特別要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在注重擴大就業規模的同時,注重提高就業的質量,增強就業的穩定性,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收入是民生改善的基礎和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偉目標,要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目前,我國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由政府主導、旨在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基本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但是社會建設滯后於經濟建設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事業總體上仍是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塊“短板”。社會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務的規模和質量還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農村、貧困地區和針對困難群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還未得到充分保障,體制機制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城鄉、區域間制度設計不銜接、管理條塊分割、資源配置不合理、服務提供主體單一和提供方式較為簡單、基層政府財力與事權不配以及監督問責缺位等問題還較為突出。因此,必須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重點推進教育公平、就業公平、創業公平,促進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

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質量,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重點,辦好學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以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為重點,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大力推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進一步落實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材。

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是民生的安全網。要適應當前我國就業方式多元化和人口老齡化、城鎮化的發展趨勢,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証可持續性為重點,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動各類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整合和銜接,加大社會保障投入,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渠道,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基本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和監管體系,大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建立健全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房建設和管理,加快解決城鎮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的問題,努力做到住有所居。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社會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准確把握當前經濟社會的新變化,准確把握人民群眾對社會秩序的新要求,准確把握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新特點,加快社會體制改革。

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

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統籌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妥善處理好各種社會矛盾,特別要注意處理好新時期的貧富關系、干群關系和勞資關系,妥善處理好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利益關系,進一步完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排查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等,從源頭上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有效防止各類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執筆人:黎昕)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